时风正薰弹广陵,乱世掩抑咿嚘声。
孰谓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难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凤惊。
我来听此可无语,天乎孰谓得其平。
时风正薰弹广陵,乱世掩抑咿嚘声。
孰谓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难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凤惊。
我来听此可无语,天乎孰谓得其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处权的作品,名为《听弹广陵》。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在乱世中的感慨和心声。
"时风正薰弹广陵,乱世掩抑咿嚘声。"
这里,“时风”指的是当下的社会风气,而“薰”则形容一种悲凉的音乐效果,通过对古琴曲《广陵》的演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满。在这个乱世之中,诗人感受到巨大的压抑,这种压抑的情绪渗透在每一个低沉的音符中。
"孰谓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难自明。"
“孰谓”是古语中的疑问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说”,而“嵇康”则是三国时期的名士嵇康,他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诛杀。在这里,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正义,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矛盾,因为在动荡的时代中,要保持纯粹的心灵是多么艰难。
"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凤惊。"
“荒楸”指的是荒凉的树木,“古墓”则是历史的沉淀,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来描绘一个萧瑟而又神秘的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鬼神啸”和“龙凤惊”更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
"我来听此可无语,天乎孰谓得其平。"
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这样的音乐和场景,是不能不感慨万千,不禁产生一种对宇宙公正性的追问。在这里,“天”指的是自然法则或命运的安排,而“孰谓得其平”则是对这种安排的一种质疑,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常和困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音乐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不满、忠诚与困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它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深刻反思。
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
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
晏坐自相对,密语谁得知。
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
栉沐事朝谒,中门初动关。
盛服去尚早,假寐须臾间。
钟声发东寺,夜色藏南山。
停骖待五漏,人马同时闲。
高星粲金粟,落月沈玉环。
出门向关路,坦坦无阻艰。
始出里北闬,稍转市西阛。
晨烛照朝服,紫烂复朱殷。
由来朝廷士,一入多不还。
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青云已难致,碧落安能攀。
但且知止足,尚可销忧患。
严郎置兹楼,立名曰清辉。
未及署花榜,遽徵还粉闱。
去来三四年,尘土登者稀。
今春新太守,洒埽施帘帏。
院柳烟婀娜,檐花雪霏微。
看山倚前户,待月阐东扉。
碧窗戛瑶瑟,朱阑飘舞衣。
烧香卷幕坐,风燕双双飞。
君作不得住,我来幸因依。
始知天地间,灵境有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