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恒山道,复渡滹沱水。
滹沱两岸平沙黄,寒日射波朔风起。
舆梁如砥中流清,来轮去毂稳不惊。
川浮晴野孤城迥,旆拂霜枝双戟明。
忆昔乘秋尝鼓枻,鱼龙驾涛无涯涘。
舟子常依杨柳堤,居人尽失桑麻地。
十年回首梦寐间,迟回只觉增衰颜。
乃知夷险讵能计,所以古人太息再歌行路难。
行路难,何偪侧。众呴能漂山,贞心殊转石。
君不见三峡奔涛崖石堕,方舟撇漩犹捷过。
又不见太行九折盘巑岏,驱车直上青云端。
人间畏途岂在他,谁令同室还操戈。
从来善宦固有术,吾闻流行坎止如命何。
晓行恒山道,复渡滹沱水。
滹沱两岸平沙黄,寒日射波朔风起。
舆梁如砥中流清,来轮去毂稳不惊。
川浮晴野孤城迥,旆拂霜枝双戟明。
忆昔乘秋尝鼓枻,鱼龙驾涛无涯涘。
舟子常依杨柳堤,居人尽失桑麻地。
十年回首梦寐间,迟回只觉增衰颜。
乃知夷险讵能计,所以古人太息再歌行路难。
行路难,何偪侧。众呴能漂山,贞心殊转石。
君不见三峡奔涛崖石堕,方舟撇漩犹捷过。
又不见太行九折盘巑岏,驱车直上青云端。
人间畏途岂在他,谁令同室还操戈。
从来善宦固有术,吾闻流行坎止如命何。
此诗《滹沱河行》描绘了诗人清晨在恒山道上行走,渡过滹沱河水的场景。开篇以“晓行恒山道,复渡滹沱水”点出地点与时间,随后通过“滹沱两岸平沙黄,寒日射波朔风起”描绘了滹沱河两岸的景色,平沙黄土与寒日射波形成鲜明对比,朔风起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接着,“舆梁如砥中流清,来轮去毂稳不惊”描述了渡河时的平稳景象,桥梁稳固,船只行驶平稳。接下来的“川浮晴野孤城迥,旆拂霜枝双戟明”进一步渲染了河面的开阔与城郭的孤独,以及旗帜在霜枝上的鲜明。
“忆昔乘秋尝鼓枻,鱼龙驾涛无涯涘”回忆往昔乘船的情景,仿佛鱼龙驾驭着波涛,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气势。“舟子常依杨柳堤,居人尽失桑麻地”则描绘了舟子常在杨柳堤边停泊,而岸边的居民失去了熟悉的桑麻田地,暗示了某种变迁或离别的情感。
“十年回首梦寐间,迟回只觉增衰颜”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感慨,十年间物是人非,让诗人感到岁月的流逝与自己的衰老。“乃知夷险讵能计,所以古人太息再歌行路难”则是对人生旅途艰难的感慨,引出了“行路难,何偪侧”的主题。
后半部分通过“众呴能漂山,贞心殊转石”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也能像山一样屹立不倒,或是像石头一样被磨砺而不改变其本质。接着,诗人通过“君不见三峡奔涛崖石堕,方舟撇漩犹捷过。又不见太行九折盘巑岏,驱车直上青云端”引用自然界的壮观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无论是三峡的奔腾还是太行山的曲折,都展现了自然界的伟力与人的精神追求。
最后,“人间畏途岂在他,谁令同室还操戈”表达了对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反思,指出人间的艰难之路并非外在环境所造成,而是内部纷争的结果。“从来善宦固有术,吾闻流行坎止如命何”则提出了对仕途与命运的思考,认为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有其应对之道,但最终的命运似乎难以完全掌控。
整体而言,《滹沱河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