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怀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张二倅过予小园赏花》
《追怀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张二倅过予小园赏花》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

牡丹初喜开千朵,劫火何知付一空。

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

九原可作应垂涕,今日前时事不同。

(0)
注释
甲戌: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此处指具体某一年。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鬓未翁:形容人头发稀疏,已非青年。
邦君:古代对国君或地方长官的尊称。
劫火:比喻战争或灾难,如大火般毁灭一切。
展转:辗转反侧,形容心绪不宁。
九原:古代指墓地,这里指去世的人。
垂涕:流泪,表达哀伤或感慨。
翻译
在甲戌年的清明时节,我已不再是年轻的鬓发之人,国君造访了我那小小的花园。
初见牡丹盛开千朵,却不知战火将至,一切繁华瞬间化为空无。
战乱频仍,美好的春梦被中断,风雨交加,我的旅途充满凄凉。
假如地下有知,他们应当为今日的变迁而落泪,因为过去的事情已经完全不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清明时节的宴会,诗人在自家的花园中与友人共赏牡丹之美。开篇“甲戌清明鬓未翁”即设定了时间与氛围,清明时节,风光明媚,而诗人的头发却已经斑白,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

"邦君过我小园中"一句,则是说朋友、官员们纷纷来到诗人简陋的小园。这里的“邦君”指的是与诗人地位相当或稍高的友人,他们的到来为这场宴会增添了一份热闹和喜悦。

"牡丹初喜开千朵,劫火何知付一空"两句,通过对牡丹盛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繁华与荣耀,但即使是这些美丽的花朵,也终将随时间的流逝而凋谢。

"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一句,则带来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中的孤独与凄凉。"展转干戈"暗示了过去战争或动荡的年代,而"春梦断"则是对那些逝去时光的无奈,"凄凉风雨客途穷"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现在孤独旅途中的感受。

最后两句"九原可作应垂涕,今日前时事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刻无法复返的无奈与悲伤。九原即是指古代的一种边塞之地,而“垂涕”则是形容极度哀伤的情景。整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和现实中的孤独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题萧德通所藏崔白鹅

众鸿厉高鶱,逍遥薄天汉。

讵无肃肃羽,而独怀波澜。

特立谅不群,振鸣终伴奂。

名书亦奚为,懿此焉足换。

(0)

题艾仲宣兰

昔年春月夜,弭棹湘川湄。

邂逅鼓瑟人,佩纕纷陆离。

宁知忽不见,芳馨贻在斯。

(0)

张缉熙监丞挽诗·其三

两京学省聚贤英,试问何人不负丞。

官舍一毡清似水,后来相继属谁能。

(0)

送彝训兼问讯子勤·其二

之官渺渺江南去,便道还家著锦衣。

万里谁无桑梓意,同乡惆怅未同归。

(0)

非所秋夕寄示康甥·其一

一点寒灯照黯然,哀蛩四壁夜无眠。

傍人解识词垣老,为叹重来未十年。

(0)

正月廿九日戏简仲熙庶子三绝句时邹徙舍城东·其一

萧散双吹碧玉箫,与君同郡复同袍。

金城坊里清如水,却爱东飞学伯劳。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