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人物苦彫零,赖子传家有典刑。
仕宦方期行古道,姓名早已达天庭。
致君事业须先办,涉世风霜要饱经。
终不负丞宁久屈,会看感遇际千龄。
吾乡人物苦彫零,赖子传家有典刑。
仕宦方期行古道,姓名早已达天庭。
致君事业须先办,涉世风霜要饱经。
终不负丞宁久屈,会看感遇际千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谢子肃之官离别时的期望和祝愿。开头两句“吾乡人物苦彫零,赖子传家有典刑”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人才遭遇困苦的同情,同时也指出了谢子肃家族的严谨与规范。
接着,“仕宦方期行古道,姓名早已达天庭”两句透露出对谢子肃仕途顺利、名声显赫的赞赏和预祝。诗人相信他能够按照古人的正道为官,并且他的名字已经被天庭所认识,这不仅是对其品德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政治生涯的美好展望。
“致君事业须先办,涉世风霜要饱经”则是在提醒谢子肃在踏入仕途之前,要处理好身为君子的各种事务,并且要有充分的准备去面对世间的种种风霜考验。诗人鼓励他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才能在官场中立足。
最后,“终不负丞宁久屈,会看感遇际千龄”表达了诗人对谢子肃能够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信心,以及对他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期待。这里的“丞宁”是古代官职名,借此来强调谢子肃不论处于何种位置,都能保持其高洁品格。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与赞赏,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士大夫应有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追求的认同。
虚亭枕山麓,万籁如笙箫。
佳哉松竹林,飒然风露秋。
我题亭上名,过客为少留。
所嗟结搆小,未称山光浮。
缅怀琅琊亭,醉翁昔曾游。
今我聊复尔,一洗胸中愁。
数子真好事,佳句相与搜。
会当同胜会,及此月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