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芳草恨堪论,高阁难期共一尊。
何处江山如此好,古来题刻至今存。
花随流水春环砌,雁度寒云夜叫阍。
自是好游心尚壮,不知秋鬓点霜痕。
绿波芳草恨堪论,高阁难期共一尊。
何处江山如此好,古来题刻至今存。
花随流水春环砌,雁度寒云夜叫阍。
自是好游心尚壮,不知秋鬓点霜痕。
这首明代潘希曾的《次韵酬陈院长登滕王阁见寄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对美景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首句“绿波芳草恨堪论”以绿波荡漾、芳草萋萋的景色引出淡淡的离愁,似乎在说美景虽好,却无人共享。"高阁难期共一尊"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难以相聚的遗憾。
接下来,“何处江山如此好”赞叹滕王阁所处的优美山水,"古来题刻至今存"则暗示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延续,增添了时空的沧桑感。"花随流水春环砌"描绘了春天花开流水的景象,"雁度寒云夜叫阍"则通过雁鸣表达夜晚的寂静和季节的变换。
最后两句“自是好游心尚壮,不知秋鬓点霜痕”揭示了诗人虽然热爱游历,但岁月无情,不知不觉中已有了白发斑驳的痕迹,流露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景于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况味的细腻体悟。
欲送群英入帝乡,预烧灯烛趣仙装。
银花初合万枝火,金榜已含千佛光。
出海灵鳌驾蓬岛,逐人明月散天香。
笙歌鼎沸吟篇出,元白于诗愧未昌。
韩公学孔子,不陋九夷居。
诋佛讥君王,道大忠有馀。
南迁八千里,文墨以自娱。
至今潮阳人,比屋皆诗书。
蓬茨得赵子,如获沧海珠。
临行赠以言,恨不与之俱。
德如昌黎公,圣人之徒与。
比周孔孟轲,不道迁相如。
韩公不可见,赵子今亦无。
潮人敬爱公,百世祀不渝。
英姿入山骨,凛凛苍眉须。
彼哉逢吉鏄,金章裹猿狙。
使君艺且贤,所至政绩殊。
下车首风教,庙修庭草除。
又闻新棘闱,轮奂归画图。
继坡当有作,大笔文辞驱。
恶诗愿勿刻,人方笑其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