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捲高花舞成雪,雨湿芳草绿侵云。
层轩独立时惆怅,淮北春光过五分。
风捲高花舞成雪,雨湿芳草绿侵云。
层轩独立时惆怅,淮北春光过五分。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亭台周围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风捲高花舞成雪”,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风吹动高处花朵的情景,仿佛花瓣在空中飞舞,化作一片片雪花,营造出一种轻盈而飘逸的氛围。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花朵的飘落比作雪花的飞舞,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次句“雨湿芳草绿侵云”,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草色的鲜绿,以及雨水与天空的交融。雨水使得原本就绿意盎然的草地更加翠绿,甚至似乎将绿色延伸至云层之中,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和层次感。这句诗通过“湿”和“侵”两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雨水与自然界的互动,以及雨后清新、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句“层轩独立时惆怅”,则转为抒发诗人个人的情感。站在多层的亭台上独自站立,心中涌起了一股惆怅之情。这里的“惆怅”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感慨,更可能包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或是对某种理想、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还融入了诗人个人的内心世界,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
最后一句“淮北春光过五分”,点明了季节与时间的概念。淮北地区春天的五分之一已经过去,意味着春天即将进入尾声,夏天即将到来。这句话不仅提醒读者注意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亭台周围的自然景象,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闻君何从得拱璧,神功雕琢无难色。
如此奇材自不多,况复芳年何可及。
事业云霄应有时,学问渊源岂无极。
论交每恨识君迟,下笔还能愈吾疾。
自从患眼亲旧疏,空阶落叶无行迹。
相知谁似李先生,精神玉立仙中客。
轩昂自是离鸡群,肮脏何惭倚门侧。
每从东阡望南陌,十日不见苦愁绝。
陇头春色入梅梢,俯仰流光长叹息。
王粲登楼不自聊,季子多金又何益。
相逢各赋去来篇,官家已见颁新历。
玉龙衔烛晴光吐,怪底空檐响残雨。
南山一夜服还丹,沧浪之水总如故。
公子昨朝愁出户,锦袍围春醉歌舞。
赤脚老樵拾断薪,画史何由得深趣。
早梅回煖动精神,冻雀翻丛动毛羽。
笔端生意开纨素,恍然不计寒宵苦。
泥滑迢迢江上路,行客茅檐不少住。
世间捷径渺何许,已有扁舟候江浒。
隔浦长桥似灞陵,何如著我骑驴去。
黑貂拥醉诗思多,明日归来为君赋。
老气棱棱齿如铁,曾咀奸腴喷腥血。
倦游十载舌空存,欲挽银河漱芳洁。
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
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騣密。
朱唇皓齿娇春风,口脂面药生颜色。
琼浆晓漱凝华池,玉麈昼谈洒晴雪。
辅车老去长相依,馀论于君安所惜。
但当置我近清流,莫遣孙郎空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