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阴寒翠露华滋。菊梦蛩思。
正红窗人静,银烛更迟。谁见玉钗敲遍觅新词。
竹风吹送衫儿薄,凉月初西。
想那人此际,贪弄琴丝。也是篆香清袅未眠时。
墙阴寒翠露华滋。菊梦蛩思。
正红窗人静,银烛更迟。谁见玉钗敲遍觅新词。
竹风吹送衫儿薄,凉月初西。
想那人此际,贪弄琴丝。也是篆香清袅未眠时。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作《红窗月·三更》由郑元昭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的画面。开篇“墙阴寒翠露华滋”,以墙角的青苔和晶莹的露珠,渲染出一种清冷而湿润的氛围。接着,“菊梦蛩思”四字,借菊花的梦境和秋虫的低吟,寓言了词人的思绪飘忽不定,沉浸在对往昔或未来的想象中。
“正红窗人静,银烛更迟”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红窗下,人声寂寥,只有银烛微光映照,时间仿佛停滞在深夜三更。词人通过“玉钗敲遍觅新词”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在寂静夜晚独自寻找创作灵感的专注与寂寞。
“竹风吹送衫儿薄,凉月初西”两句,通过竹叶轻摇和凉月西沉,增添了环境的清凉和孤寂感。最后,“想那人此际,贪弄琴丝”暗含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设想对方此刻可能也在月下弹琴,寄托相思之情。
结尾“也是篆香清袅未眠时”,以篆香燃烧的袅袅烟雾,暗示了词人与远方之人同样难以入眠,共同沉浸在深深的思绪之中。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情感的微妙波动,展现出词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