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烟禁寒食,雨雪逼清明。
在客每怅怏,谁与祀先茔。
长儿代拜扫,幼儿能慰情。
问我曷为耳,无乃牵功名。
蜀粤隔万里,举日愁易盈。
况复闻寡妇,哀哀哭荒城。
如何不兴叹,四海皆弟兄。
何时解官去,得逐桑梓情。
冷烟禁寒食,雨雪逼清明。
在客每怅怏,谁与祀先茔。
长儿代拜扫,幼儿能慰情。
问我曷为耳,无乃牵功名。
蜀粤隔万里,举日愁易盈。
况复闻寡妇,哀哀哭荒城。
如何不兴叹,四海皆弟兄。
何时解官去,得逐桑梓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在清明时节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深思念。首句“冷烟禁寒食,雨雪逼清明”以寒食节的冷清氛围和即将到来的清明节的雨雪天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接着,“在客每怅怏,谁与祀先茔”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无法亲自祭拜祖先的遗憾之情。
“长儿代拜扫,幼儿能慰情”描述了家人在家乡为他代劳,扫墓祭祖,给予他心灵上的慰藉。然而,“问我曷为耳,无乃牵功名”则流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反思,似乎在问自己是否因为追求功名而忽略了亲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蜀粤隔万里,举日愁易盈”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家乡的地理距离之远,以及由此产生的思念之深。接下来,“况复闻寡妇,哀哀哭荒城”通过描写一位孤苦无依的寡妇在荒城中的哭泣,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社会同情与悲悯。
最后,“如何不兴叹,四海皆弟兄”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的理解,认为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人们之间依然可以像兄弟一样相互扶持、理解与关怀。“何时解官去,得逐桑梓情”则寄托了诗人渴望回归故土,与亲人共度时光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背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以及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洞察。
空山忽鸣鵙,露白秋草寒。
离居感物候,况有行路难。
从征睢阳里,饮马黄河水。
孤剑二十年,寸心五千里。
朅来问乡馆,捧檄仍徵兵,戚戚慈母恋,依依兄弟情。
行当辞复去,悠悠念王程。
黄云白雁秋萧索,野水西风汴城郭。
洛苑初霜赤叶飞,大梁古道黄花落。
戎衣此去勿迟迟,莫向清平叹数奇。
白头好遂还乡计,姜被重欢綵重戏。
曹瞒骋志吞刘社,铜雀台高瞰中夏。
徒知扼腕有卧龙,岂料垂涎已司马。
万里河山尚出师,九原魂魄归何时。
清秋风雨满林树,落日笙歌绕穗帷。
翠娥红袖恩情绝,废冢荒台狐兔穴。
空馀片瓦落人间,千载英雄磨未灭。
炎歊一月诗久废,忽惊山水堕我前。
一湾瑶环绿宛转,两叶娥黛青连娟。
青来绿绕各自媚,使我当暑神翛然。
云是仲德隐君之楼居,乃在螺女江上城东偏。
南阳使君喜此卷,银钩玉唾相新鲜。
我闻李愿盘谷、王维辋川,伊人胸中潇洒自岩壑,所以山水有意为人妍。
我友李景阳,邀我题诗篇。
好山好水人更好,想是三神岛屿巢神仙。
我游金焦望远海,一别九仙今十年。
白蘋鹭下动明月,碧萝猿挂啼苍烟。
更待凉风荡馀热,即下嵩江觅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