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寄形,眉目分明。直饶全似,祇得八成。
闻名兮不如见面,见面兮不如闻名。
霜天月满兮难寻老兔,海门潮落兮不觅长鲸。
写出寄形,眉目分明。直饶全似,祇得八成。
闻名兮不如见面,见面兮不如闻名。
霜天月满兮难寻老兔,海门潮落兮不觅长鲸。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子淳所作的《禅人写师真求赞》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评价一幅禅师的画像,表达了对画中形象的认识和感悟。
"寄形,眉目分明",描绘了画像的生动传神,即使在纸上也能清晰地看到禅师的形象。接着,诗人指出"直饶全似,祇得八成",意为尽管画像再逼真,也只能捕捉到禅师精神面貌的八分之一,暗示了禅师的真实难以完全通过物质形式传达。
"闻名兮不如见面,见面兮不如闻名",这两句揭示了文字与实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强调了言语和直接体验之间的差距。即使听到禅师的名声,也不如亲身相见更能体会其深邃的智慧;然而,相见之后又觉得名闻反而更能引发对禅理的深入思考。
最后两句"霜天月满兮难寻老兔,海门潮落兮不觅长鲸",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寻找月夜中的兔子和退潮后的鲸鱼隐喻寻找禅师的真谛,暗示这种真理如同隐秘而深邃,难以轻易触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画像的评述,寓言般地探讨了认识与理解的复杂性,以及禅修追求的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境界。
为人不为人,众圣已推出。
稻麻竹苇蔗,处处祗教律。
伟哉棒喝边,密中之秘密。
拈花既成果,如云而见日。
鹅湖大义禅,法身尚岩室。
唤回钟鼓醒,都在一楖栗。
我今非劝请,亦岂弄吟笔。
稽首大德尊,身口意无逸。
粗官居隘巷,听雪补蒲团。
坐久吻悲鸣,俄而想天关。
其谁剑佩履,正尔于清班。
飘飘蓬莱仙,地位尤高寒。
表瑞祈丰登,盖为稼穑艰。
步趋夔龙后,心寄陶柳间。
尘凡如我侬,尚许窥一斑。
人和则气和,穹昊初匪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