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苦战在黄沙,血作胭脂山上花。
孝有曹娥曾弗子,忠如去病不为家。
三秋苦战在黄沙,血作胭脂山上花。
孝有曹娥曾弗子,忠如去病不为家。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华姜一百首》系列中第八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华姜的深切哀悼与缅怀。
“三秋苦战在黄沙”,开篇即描绘出华姜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斗的形象,黄沙象征着战场的恶劣环境和艰难的斗争,三秋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战斗的持久。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华姜的坚韧与毅力,也预示了她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血作胭脂山上花”,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华姜的鲜血比作胭脂,点缀在山上的花朵,既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残酷,又赋予了华姜牺牲的意义和价值。花朵虽美,却源自于生命的代价,这不仅是对华姜英勇行为的赞美,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示。
“孝有曹娥曾弗子,忠如去病不为家。”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曹娥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女,为了寻找溺水的父亲而投江自尽;去病则是西汉时期的名将霍去病,以忠诚著称,一生征战沙场,未曾顾及家庭。诗人在这里将华姜与这两位历史人物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华姜同时具备孝顺与忠诚品质的高度赞扬。通过对比,突出了华姜在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之间的抉择与牺牲,展现了她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姜形象的塑造和历史典故的引用,深情地表达了对华姜的哀悼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深刻思考。
积雪锢万瓦,云容如死灰。
岂惟梅柳寒,小槽冰春醅。
东风乃多事,仍将六花来。
儿妇晓翻饼,呵手把一杯。
菘甲剪翠羽,韭黄{上绝下刀}金钗。
齿牙幸牢洁,对案心眼开。
华年惜节物,况此霜鬓摧。
如何千日病,三见寅杓回。
旁人不堪忧,我心犹始孩。
衰翁岂知道,痴绝忘形骸。
化儿任恶剧,欢伯有奇怀。
余寒会退听,一笑当安排。
野外行吾意,城中寄却愁。
半秋三夜月,千古五湖舟。
涌地金芒发,行天玉镜流。
珠星沉不现,银汉黯如收。
高浪连三境,长风近十洲。
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
迥白包元气,空明慰病眸。
只怜心浩荡,不管鬓飕飀。
放棹真狂矣,关门有此不?
四并非易事,一笑亦难谋。
急管参渔笛,清歌间棹讴。
逢迎成邂逅,啸咏劝绸缪。
女撷苹花献,妻倾竹叶酬。
今宵如不饮,何处可忘忧?
忆昔谁同赏,于今岁恰周。
陟冈睽鲁卫,伐木怆应刘。
独叹灵光在,能追汗漫游。
大都缘未尽,岂是病都瘳。
纵意褰篷席,轻生倚柁楼。
节宣诚小爽,犹胜赋悲秋。
《石湖中秋二十韵。十二年前尝与工部兄及宾客》【宋·范成大】野外行吾意,城中寄却愁。半秋三夜月,千古五湖舟。涌地金芒发,行天玉镜流。珠星沉不现,银汉黯如收。高浪连三境,长风近十洲。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迥白包元气,空明慰病眸。只怜心浩荡,不管鬓飕飀。放棹真狂矣,关门有此不?四并非易事,一笑亦难谋。急管参渔笛,清歌间棹讴。逢迎成邂逅,啸咏劝绸缪。女撷苹花献,妻倾竹叶酬。今宵如不饮,何处可忘忧?忆昔谁同赏,于今岁恰周。陟冈睽鲁卫,伐木怆应刘。独叹灵光在,能追汗漫游。大都缘未尽,岂是病都瘳。纵意褰篷席,轻生倚柁楼。节宣诚小爽,犹胜赋悲秋。
https://shici.929r.com/shici/dw1q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