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华老师示四韵,事忙,姑以一偈答之》
《南华老师示四韵,事忙,姑以一偈答之》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

却著衲衣归玉局,自疑身是五通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huálǎoshīshìyùnshìmángzhī
sòng / shì

èxiāngchánshíniánchángxíngbàngshísānchán

quèzhùguīshēnshìtōngxiān

翻译
罪恶纠缠了我五十年,修行八棒和十三禅法。
我穿着僧衣回到玉局寺,自己都怀疑我是五通仙人。
注释
恶业:罪恶。
相缠:紧紧缠绕。
五十年:五十个年头。
八棒:佛教中的一种苦修方法。
十三禅:指佛教中的多种禅定修炼。
却著:然后穿上。
衲衣:僧侣穿的布衣。
归:返回。
玉局:可能指玉局寺,佛教寺庙名。
自疑:自我怀疑。
五通仙:传说中能通达五种神通的仙人。
鉴赏

这首诗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其深蕴意境与笔法运用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句“恶业相缠五十年”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长久以来所遭受的苦难,"恶业"一词隐含着重重宿命之感,"五十年"则是时间的长短,象征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人生历程。

紧接着,“常行八棒十三禅”表达了诗人对于解脱苦海的渴望与追求。"八棒"、"十三禅"均为佛教用语,指的是通过打坐冥想以达到心灵净化和精神超拔的修炼方法。这两句交织出了一种对内在平静的无比向往。

然而,在“却著衲衣归玉局”一句中,诗人又回到现实生活。"衲衣"是僧人的服饰,这里象征着一种精神寄托和逃避,而"玉局"则可能指的是某个清净之所,如寺庙或深山。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脱离尘世纷扰的地方,以实现内心的平静。

最后,“自疑身是五通仙”一句,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情怀。"五通仙"出自道教,指的是具有五种神通之能力的仙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境界的一种自我质疑和深深向往,似乎在询问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那种超脱凡尘的状态。

苏轼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佛道思想的渴望,以及他们对于个人精神境界提升的不懈努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杨柳枝·其十三

拂遍京尘窣地惊,风条雨叶不胜情。

西园已自无多树,一夜伤秋转费声。

(0)

鹧鸪天·其一余往来邓尉山中十馀年矣,独爱青芝一坞,林嶂秀岨,人迹罕至交,有终焉之志,未逮也。还泊西崦因赋是解

树隐湖光望转明。岩深晚桂尚飘馨。

十年秋鬓输山绿,依旧看山梦里行。

烟澹宕,月空冥。下崦蒙雨上崦晴。

眠去无地青芝老,虚被樵渔识姓名。

(0)

玉楼春

春阴多误花时节。昨夜东风犹有雪。

那知天意著诗情,新见虎山桥上月。

十年旧赏音尘绝。重赋横枝和泪折。

凄清心事付红箫,暗惜歌前人近别。

(0)

陈伯比和回字复次韵

田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

诗书好在家四壁,蒲柳蓊然城一隈。

骑上下山亦疏矣,鯈从容出何为哉。

市桥十步即尘土,晚雨潇潇殊未回。

(0)

题日观墨蒲萄为东山泰上人赋

巨然山水校毫毛,灵彻诗歌费炼陶。

何似老禅三昧手,云飞风卷幻蒲萄。

(0)

题墨梅

水边小树寻常见,不似横枝花更繁。

乱后江南谁寄与,只将图画赏清樽。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