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在南邻,绿水在北牖。
为问柴桑翁,径中复何有。
青山在南邻,绿水在北牖。
为问柴桑翁,径中复何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以“青山”、“绿水”开篇,用自然界的元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展现了自然之美。接着,诗人以“为问柴桑翁,径中复何有”一句,引出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思考,仿佛在询问老农,那条小径尽头又会是怎样的世界?这种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和谐自然环境的赞美以及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三径”可能暗指归隐之地的小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憧憬。全诗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贫家斗有馀,而常啬于升。
富贵千不足,万亿何时盈。
驰驱百岁间,憧憧撼心膺。
临去犹长叹,亦或目不瞑。
愁魔一何强,以此竟死生。
谁能殄此魔,浩气排青云。
吾道自至富,吾道自不贫。
不缘知足乐,不足复何论。
荣公乐三事,假物以自歆。
至乐无所假,至乐无可寻。
维皇建有极,日月丽霄汉。
借问极云何,至善谁容畔。
此善来自天,大宝逾琼瓘。
主之为师模,阐之为性案。
为之圣者徒,积之庆可断。
帝京天下首,千方支体贯。
坦坦王路遵,蒸蒸登于岸。
明善善以明,洵其乐且衎。
先觉觉斯民,构馆敩学半。
将期实行修,宁啻缛文烜。
登其门崔嵬,升其堂轮奂。
入其室深幽,敬止何敢玩。
不学善乃湮,不善世乃乱。
谁兮匪天民,勿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