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怀六首·其六》
《感怀六首·其六》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古风

贫家斗有馀,而常啬于升。

富贵千不足,万亿何时盈。

驰驱百岁间,憧憧撼心膺。

临去犹长叹,亦或目不瞑。

愁魔一何强,以此竟死生。

谁能殄此魔,浩气排青云。

吾道自至富,吾道自不贫。

不缘知足乐,不足复何论。

荣公乐三事,假物以自歆。

至乐无所假,至乐无可寻。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于汴的《感怀六首(其六)》,通过对比贫富之间的心理状态,探讨了人生的价值与快乐的本质。

首句“贫家斗有馀,而常啬于升”描绘了贫穷家庭虽有微小的富余,却总是对每一升粮食都吝啬不舍的情景,反映了物质匮乏时人们内心的紧缩与节俭。接着,“富贵千不足,万亿何时盈”则从另一个极端出发,指出即使拥有千金万贯,仍感不足,财富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表达了对财富无止境追求的讽刺。

“驰驱百岁间,憧憧撼心膺”描述了人在一生中不断奔波劳碌,内心充满了不安与焦虑。最后,“临去犹长叹,亦或目不瞑”写出了人在即将离开人世时的遗憾与不甘,表现了对生命短暂与未尽之愿的感慨。

“愁魔一何强,以此竟死生”揭示了愁苦与欲望的强大,它们贯穿了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直至生命的终结。接下来,“谁能殄此魔,浩气排青云”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愁苦与欲望束缚的渴望,希望借助浩然正气冲破云霄,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吾道自至富,吾道自不贫”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与满足,认为真正的富足并非物质上的充裕,而是内心的平和与知足。“不缘知足乐,不足复何论”进一步阐述了知足常乐的道理,认为只有懂得满足,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荣公乐三事,假物以自歆”借用了古代荣公的故事,说明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至乐无所假,至乐无可寻”则总结了快乐的本质,即真正的快乐无需借助外物,也无法被寻找,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是一种内在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比贫富、探讨人生价值与快乐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富足的向往。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和顾汝和玉河见白燕二首

曾是乌衣国里身,玉楼琼榭换丰神。
双飞剪出机中素,独立妆成掌上人。
月下步摇花有态,水边飘动袜生尘。
梁园词客难成赋,洛浦相逢总未真。

(0)

元夜曲二首

萧史乘鸾下帝台,参差仙盖拂云来。
分明禁苑春先到,万朵芙容月下开。

(0)

奉命至西山坟园

宿草经春长,新阡近郭多。
彩销团扇粉,香尽舞衣罗。
陌上花如绮,云间月似蛾。
繁华今不见,遗恨雍门歌。

(0)

出塞曲送陈公聘使边

骋望白狼间,追兵大漠闲。
黄河通月窟,青海入天山。
剖竹行秦垒,封泥守汉关。
豫知麟阁上,日待策勋还。

(0)

苏子川宅观芍药

为掩群芳色,开花独后时。
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
绰约东怜子,风流郑国诗。
合欢还有恨,名字是将离。

(0)

阻风李阳河驿

满目川原百战余,旅情芳草共萧疏。
苍山古堠逢秋骑,野水残灯见夜渔。
地近潇湘多暮雨,雁来湓浦少乡书。
故人忆我停云外,惆怅烟波少定居。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