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指亭前柏,西来意自深。
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
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
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
谩指亭前柏,西来意自深。
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
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
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
这首宋朝陈寿朋所作的《望海亭》诗,以“望海”为题,借海之浩瀚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述亭前柏树的景象,隐喻人生的道路与追求。
首句“谩指亭前柏,西来意自深”,以“亭前柏”起兴,暗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思考。这里的“柏”象征着坚韧与长久,而“西来意自深”则暗示着追求的深远与复杂性,无论是个人的内心世界还是外界的广阔天地,都充满了未知与深意。
接下来的“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迷惘者往往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迷失于表面的繁华与诱惑之中;而通达之人则能超越表象,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里通过“迷人”与“达士”的对比,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六叶可能象征着佛教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传达了佛法的精髓。而“微言振道林”则意味着通过细微却有力的话语,能够激发心灵深处的共鸣,如同清风拂过树林,带来深远的影响。
最后,“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无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追求真理的道路都是单一且不可分割的。通过“默追寻”,即在静默中深入思考与感悟,人们可以找到通往内心深处、理解宇宙奥秘的路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慧日阁深抚帝坐,相公馆客访奇货。
两龙浴水来夹舟,保长惊呼贵人卧。
雷奔电睒导客行,仙源庆牒稽图名。
帖报新恩得龙子,万岁巷里愁琴声。
一龙飞腾上天去,烛影赭袍挟临御。
可怜折断双晶莲,墀下殿岩捽头舞。
一龙朱邸开会稽,投怀再见雏龙飞。
嗣皇庆寿攽金扇,隆国承封曳玉衣。
五十年来六更毕,大龙枯颅琢饕餮。
白头青盖牵羊行,绕柱龙孙拜番佛。
镂簟珠襦散不收,霅川碧血几经秋。
谁知龙輴千官卫,不及西溪土一抔。
当时戚里承恩泽,卫王鲁国同朝列。
不堪潜邸问虹桥,留与桓溪夸䧿楔。
迎恩门外夕阳斜,终古桥痕漾采霞。
渔童打桨入东浦,指点荒村保长家。
《会龙桥歌》【清·李慈铭】慧日阁深抚帝坐,相公馆客访奇货。两龙浴水来夹舟,保长惊呼贵人卧。雷奔电睒导客行,仙源庆牒稽图名。帖报新恩得龙子,万岁巷里愁琴声。一龙飞腾上天去,烛影赭袍挟临御。可怜折断双晶莲,墀下殿岩捽头舞。一龙朱邸开会稽,投怀再见雏龙飞。嗣皇庆寿攽金扇,隆国承封曳玉衣。五十年来六更毕,大龙枯颅琢饕餮。白头青盖牵羊行,绕柱龙孙拜番佛。镂簟珠襦散不收,霅川碧血几经秋。谁知龙輴千官卫,不及西溪土一抔。当时戚里承恩泽,卫王鲁国同朝列。不堪潜邸问虹桥,留与桓溪夸䧿楔。迎恩门外夕阳斜,终古桥痕漾采霞。渔童打桨入东浦,指点荒村保长家。
https://shici.929r.com/shici/yra8FDM.html
石上看日落,赤盆烂诡晖。
檐前抚冰柱,白玉大十围。
著屐草际路,荷杖林中扉。
露下鹊初警,月明僧正归。
天风剪鲛绡,瀑挂织玉机。
银汉水气凉,暑月侵我衣。
想像凤鸾舞,鹅笙吹翠微。
仙童化青鸟,飘然云际飞。
残山不成壁,荒园不留畦。
朝出唱迷阳,暮归闻子巂。
卓哉茶村叟,郁为周遗黎。
心肝自倔强,须发任排挤。
精魂恋文字,千秋首肯低。
庶骑黄鹤来,念往意怆凄。
盖棺欲作诔,旁无黔娄妻。
有子归异教,麦饭绝幽栖。
酸吟出苦口,不饱如寒齑。
佳日非汝有,独夜知天倪。
孟陬月初阙,词客开高斋。
四壁罗古献,斗山相与齐。
鲁酒非盗泉,允宜先生哜。
颓唐亦老手,刻意辟恒蹊。
一歌秦淮曲,百金贱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