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相传只此明,十分明是十分行。
愦昏决事终成暝,想像为知仅是名。
明照应须莫浪指,躬行切忌不完成。
醒来幻梦一齐歇,若个为明若个诚。
古德相传只此明,十分明是十分行。
愦昏决事终成暝,想像为知仅是名。
明照应须莫浪指,躬行切忌不完成。
醒来幻梦一齐歇,若个为明若个诚。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名为《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三)》。诗中探讨了“明”与“行”的关系,以及对知识与实践的理解。
首句“古德相传只此明,十分明是十分行”,意味着古人传下的智慧在于明白真理,并且这种明白必须付诸行动。接下来,“愦昏决事终成瞑,想像为知仅是名”两句,指出如果只是空想而不付诸实践,那么即使有所理解也只是徒有虚名,无法解决问题。
“明照应须莫浪指,躬行切忌不完成”强调了明白之后应当谨慎地指明方向,而行动则要坚决彻底,不可半途而废。最后,“醒来幻梦一齐歇,若个为明若个诚”表达了觉醒后,虚幻的梦想都会消散,真正的明白与真诚才是值得追求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明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达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效果。
平生恶蛇虺,不欲见其形。
长蜕忽挂墙,阴风动馀腥。
昆虫乃有此,含毒性不灵。
一蜕一长养,速刈积草青。
蚕蜕茧盈箔,蝉蜕离污浊。
龙蜕气乃神,陋尔留残壳。
螫手急解腕,为害古来恶。
剑断炎汉兴,笏击中丞卓。
深山大泽去,慎勿穴城郭。
忆昔李谪仙,泛舟彭湖东。
遂登庐山顶,直上香炉峰。
遥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
大声回九地,浮光散虚空。
万木震辟易,千崖殷钟镛。
清凉入肌骨,如归广寒宫。
赋诗留人间,至今响沨沨。
丹青极摹写,欲代玄造功。
逸驾不可追,举头睇飞鸿。
倚歌无人和,引袖乘长风。
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
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
棉花织布供军钱,倩人辗谷输公田。
县里公人要供给,布衫剥去遭笞鞭。
两儿不归又三月,祇愁冻饿衣裳裂。
大儿运木起官府,小儿担土填河决。
茅櫩雨雪灯半昏,豪家索债频敲门。
囊中无钱瓮无粟,眼前只有扶床孙。
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旁人怪。
骨肉生离岂足论,且图偿却门前债。
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
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
恨身不作三韩女,车载金珠争夺取。
银铛烧酒玉杯饮,丝竹高堂夜歌舞。
黄金络臂珠满头,翠云绣出鸳鸯裯。
醉呼阉奴解罗幔,床前爇火添香篝。
《新乡媪》【元·乃贤】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棉花织布供军钱,倩人辗谷输公田。县里公人要供给,布衫剥去遭笞鞭。两儿不归又三月,祇愁冻饿衣裳裂。大儿运木起官府,小儿担土填河决。茅櫩雨雪灯半昏,豪家索债频敲门。囊中无钱瓮无粟,眼前只有扶床孙。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旁人怪。骨肉生离岂足论,且图偿却门前债。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恨身不作三韩女,车载金珠争夺取。银铛烧酒玉杯饮,丝竹高堂夜歌舞。黄金络臂珠满头,翠云绣出鸳鸯裯。醉呼阉奴解罗幔,床前爇火添香篝。
https://shici.929r.com/shici/d8xp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