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怀韬略,奇兵吼镆干。
关河那得往,肝胆不胜寒。
壮节悲如许,雄图渺未阑。
皇舆方仄席,陋巷敢求安。
志士怀韬略,奇兵吼镆干。
关河那得往,肝胆不胜寒。
壮节悲如许,雄图渺未阑。
皇舆方仄席,陋巷敢求安。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知府府判二丈韵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志士仁人怀抱韬略、奇兵英勇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志士怀韬略,奇兵吼镆干”描绘了志士们胸怀大志,拥有深藏不露的谋略,而奇兵则如同猛兽一般,发出震天的吼声,暗示着这些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颔联“关河那得往,肝胆不胜寒”则表达了对无法前往战场,参与保卫国家的遗憾之情,同时“肝胆不胜寒”也暗含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内心的凄凉感受。
颈联“壮节悲如许,雄图渺未阑”进一步抒发了对壮志未酬的悲叹,以及对宏伟蓝图尚未实现的无奈与期待。这里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尾联“皇舆方仄席,陋巷敢求安”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身处简陋居所的普通人,也无法寻求到真正的安宁。这句话既是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切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知。
送君路、潮奔极浦,雾压荒堞。归兴无端自发。
清歌即席乍阕。看鬓角眉尖愁共结。
柳条碧、素手亲折。
料此后风萍逐流水,人天事悽绝。清切。
古今望眼空阔。对浩荡神州沈陆恨,付与霜雁咽。
休更说江湖,朋旧轻别。艳才易竭。
销几回、来去春花秋月。平地羌笳悲风叠。
楼台好、胜游渐歇。拂明镜、婵娟圆又缺。
问梦觉、十万莺花,甚玉色、伤心一夜青丝雪。
园将就圮,客又重来,细认游踪。
记得当年景,忽流光屈指,卅载匆匆。
那堪往事回首,人去怅东风。
忆翠管题诗,金樽醉酒,陈迹都空。
休夸石崇富,问一世豪华,几辈英雄。
梦醒方知幻,剩荒池草满,冷径苔封。
树花独自开落,春色可怜红。
惹万种闲愁,低徊尽付无语中。
背弹偷掩,看涔涔双睫。雨后颦山妙真绝。
爱痕留粉颊,湿界香腮,娇模样、应化海棠秋色。
阑干相对话,洒向临歧,盈掬珍珠赠将别。
河满一声声,万点千行,流不断情澜回折。
岂独染、湘妃竹成斑,更似蜡煎心,共鹃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