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陇头水,终年恨何事。
深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自古蕴长策,况我非才智。
无计谢潺湲,一宵空不寐。
借问陇头水,终年恨何事。
深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自古蕴长策,况我非才智。
无计谢潺湲,一宵空不寐。
这首诗是《陇头吟》,由唐代诗人罗隐所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无为才能之痛。
“借问陇头水,终年恨何事。” 这两句开篇便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通过询问边塞之水流向何方,隐喻着诗人对于战争连绵、国力耗散的深沉哀痛。
“深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边塞战事带来的悲凉气氛和士兵离别家园的哀伤。"呜咽声"暗示着战争的声音与远行征人的哭泣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战乱中的百姓和征人的深切同情。
“自古蕴长策,况我非才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能力不足以解国之忧的无奈与自嘲。"自古蕴长策"指的是历史上那些治世安邦的良策,而"况我非才智"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觉得自己无法为国家出谋划策。
“无计谢潺湲,一宵空不寐。”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内心的焦虑和失眠之苦。"无计谢潺湘"意味着没有办法来缓解这份忧虑,而"一宵空不寐"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忧思过深而彻夜难以安眠的情景。
总体来说,罗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边塞战事的悲哀,以及个人能力不足以改变现状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