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山日落,烟雾障平原。
前路踟蹰处,归林鸟雀喧。
路边方拱立,田父为予言。
更自过云谷,松坳道者园。
独行山日落,烟雾障平原。
前路踟蹰处,归林鸟雀喧。
路边方拱立,田父为予言。
更自过云谷,松坳道者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黄昏时分迷失在山间小径上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融。
首句“独行山日落”,开篇即点明了人物的孤独行走在山中,夕阳西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烟雾障平原”一句,将视线从山间拉远至广阔的平原,烟雾缭绕,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朦胧美,同时也暗示了迷路的困境。
“前路踟蹰处,归林鸟雀喧。”这两句转折,描述了旅人面对未知路径的犹豫与彷徨,而远处归林的鸟雀喧闹声,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反衬出人的孤独与无助。
“路边方拱立,田父为予言。”诗人突然遇到了一位农夫,通过与农夫的对话,不仅解决了迷路的问题,也获得了对生活的感悟。农夫的话语,可能是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处,或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丰富了诗歌的主题。
最后,“更自过云谷,松坳道者园。”诗人继续前行,穿过云雾缭绕的山谷,最终找到了一个隐匿于松林中的道家园林。这一转折不仅解开了迷路之谜,也象征着心灵的解脱与精神的归宿,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与他人的互动,展现了迷途知返、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
京师恶尘土,两足没至踝。
狂风暴然作,塞天赤如赭。
事牵或出门,复又无驴跨。
垢汗黏透衣,留迟固不遐。
走归扫一室,凉泉急倾洒。
琢琢客扣门,置帽懒出迓。
呼童揖客进,客语惊邻舍。
自夸已得计,归舟即日驾。
风尘久厌苦,喜此脱去乍。
淮影贮苍山,飞峰皆倒挂。
霜月秋晖明,乾坤曝图画。
往往穷谷间,贤豪伏其下。
去而从之游,精粗得陶冶。
剖发露光铓,爬罗无缝罅。
豨膏滑两轴,直纵飞黄靶。
庶以卒吾业,孰能筹周舍。
余云子语健,决去不可且。
伊昔同壮游,清樽固屡把。
病酒常至午,醉归每及夜。
朋辈俱饮豪,斗酒快一写。
穷甚或见怜,怪极亦遭骂。
尔来五六年,退缩但嗟讶。
老意渐相期,欢心早已谢。
买得东皋田,束衣即归稼。
箪笥苟非道,万石安能藉。
期子在高秋,行当秣吾马。
《送方元忠》【宋·郑獬】京师恶尘土,两足没至踝。狂风暴然作,塞天赤如赭。事牵或出门,复又无驴跨。垢汗黏透衣,留迟固不遐。走归扫一室,凉泉急倾洒。琢琢客扣门,置帽懒出迓。呼童揖客进,客语惊邻舍。自夸已得计,归舟即日驾。风尘久厌苦,喜此脱去乍。淮影贮苍山,飞峰皆倒挂。霜月秋晖明,乾坤曝图画。往往穷谷间,贤豪伏其下。去而从之游,精粗得陶冶。剖发露光铓,爬罗无缝罅。豨膏滑两轴,直纵飞黄靶。庶以卒吾业,孰能筹周舍。余云子语健,决去不可且。伊昔同壮游,清樽固屡把。病酒常至午,醉归每及夜。朋辈俱饮豪,斗酒快一写。穷甚或见怜,怪极亦遭骂。尔来五六年,退缩但嗟讶。老意渐相期,欢心早已谢。买得东皋田,束衣即归稼。箪笥苟非道,万石安能藉。期子在高秋,行当秣吾马。
https://shici.929r.com/shici/MgTLDSIh.html
无情乌兔两相追,岁月蹉跎一箭飞。
解报劬劳能几日,可堪容易旷慈闱。
须知楚国千钟粟,不直莱庭一綵衣。
我念松楸心独苦,故知吾子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