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树带繁声出竹闻,溪将大点穿篱入。
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树带繁声出竹闻,溪将大点穿篱入。
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山雨来临时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首句“坐来簌簌山风急”写出了山中风起的迅猛,给人一种紧迫感。而“山雨随风暗原隰”则形象地描述了雨水伴随风势,笼罩了整个山谷,使得视线变得模糊不清。
接下来的“树带繁声出竹闻”和“溪将大点穿篱入”,进一步渲染了雨中景致。树叶在风中摇曳发出声音,而细小的雨点如同大珠穿过篱笆,展现了雨水的密集和力量。
“饷妇寥翘布领寒”与“牧童拥肿蓑衣湿”,则是对雨中人物状态的描写。饲养牲畜的女子衣服单薄,显得孤独而又冷清;牧童则因为雨水而使衣物贴合身体,透露出一丝寒意和不易。
最后,“此时高味共谁论”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象中产生的独特愉悦,而“拥鼻吟诗空伫立”,则是诗人沉醉于这份境界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只身一人静立吟诵着诗句。
整首诗通过对山风、山雨以及人物状态的精细刻画,展现了作者在自然面前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雅情趣。
频通婺女讯,兼得会稽书。
岁月呻吟里,文章困睡馀。
百年判憔悴,万里付迂疏。
尚欲身强健,相从得定居。
夜长夜长天复霜,海陵城中今夜长。
夜长夜长冬向晚,寒阶无人看月满。
路长家远来信稀,水阔山深归梦短。
堂上书生头已白,朔方健儿十年客。
想渠当此夜长时,抚剑虽长酒杯窄。
明妃爱惜汉宫衣,乌孙公主终不归。
戚姬去视鸿鹄举,更为君王作楚舞。
当此夜长谁送迎,此月还如今夜明。
夜长夜短公莫厌,寒即重裘热须簟。
夜长夜短公莫忧,多忧多厌公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