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拾禾》
《拾禾》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拾禾田妇满,争稻野凫多。

早恨咸潮浸,迟忧白露过。

蓼花阴古渡,菰叶乱寒河。

更欲携渔具,乘秋涉海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情感。

首联“拾禾田妇满,争稻野凫多”,开篇即展现了一幅繁忙而生动的田野劳作图景。田间,农妇们弯腰拾禾,动作熟练而专注;远处,野鸭在稻田中嬉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颔联“早恨咸潮浸,迟忧白露过”,则将视角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担忧。咸潮侵袭,早来的农人忧虑作物受损;白露过后,晚来的农人又担心作物成熟期错失。这两句以时间为主线,表达了农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担忧,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土地的深情。

颈联“蓼花阴古渡,菰叶乱寒河”,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凄美的水边景色。古渡口旁,蓼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宁静;河面上,菰叶随波荡漾,与寒冷的河水交织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更欲携渔具,乘秋涉海波”,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冒险的向往。在收获季节,农人或许会放下手中的农具,带上渔具,乘着秋风,踏上探索未知海域的旅程。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农人生活的多样性,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劳动、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哭左吏部大来八首·其四

三更月黑漏迟迟,正是同君永别时。

残药已抛馀宿火,孤灯还照旧题诗。

雁群入雾行应断,鹤子无阴和更悲。

我欲吞声吞不得,杜鹃啼彻海东涯。

(0)

明藏主奉老人小影归同诸子瞻礼

面目分明锡不飞,十年想见见还非。

攒眉祇为群生苦,瞪目仍期一子归。

冰雪未沾头已满,巾瓶虽远影长依。

诸公莫道无言好,泥首同瞻白日辉。

(0)

接本师书并衣杖诸物

开缄百拜泪淋漓,万里叮咛塞上儿。

饮水几人顽最苦,烧香七处远应知。

寄衣只为冰霜冷,还杖须怜步履疲。

话到曹溪终不可,年来多病命悬丝。

(0)

一个头颅我自题,硬如岩石贱如泥。

藁街亦可悬皆见,漆器何妨饮便迷。

磕破人间佛祖小,伸将天外日星低。

秪今暂把枯茆盖,休怨黄沙践马蹄。

(0)

苏筑新斋成二首·其二

不离城郭亦孤村,白板青袍道自尊。

半扫泥床延水月,别从竹简得朝昏。

初心未遂天何问,孤骨惟怜我共存。

策杖相过刚咫尺,对君岂直为盘飧。

(0)

怀梁弼臣

曾寻弥勒许同龛,分手人间便不堪。

一木自难支半壁,三徵终不受华簪。

云山已破家何在,心胆还馀面莫惭。

数亩荒塘天悔祸,尚期携竹共双柑。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