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园林景物奢,草间萤老暑侵衙。
投闲方是调生诀,习静何须掷米沙。
新月初看浮晚霁,他乡谁共酌流霞。
庭前值菊随时长,三径撩人天一涯。
六月园林景物奢,草间萤老暑侵衙。
投闲方是调生诀,习静何须掷米沙。
新月初看浮晚霁,他乡谁共酌流霞。
庭前值菊随时长,三径撩人天一涯。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园林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联“六月园林景物奢,草间萤老暑侵衙”以“奢”字形容六月园林的繁盛,不仅指植物茂密,也暗含了夏日特有的生机与热烈。萤火虫在草间闪烁,似乎在与炎热的暑气作斗争,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略带凉意的夏日氛围。
颔联“投闲方是调生诀,习静何须掷米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投闲即辞官归隐,调生诀意味着调整生活节奏,习静则是追求内心的平静。掷米沙可能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此处用以象征寻求心灵的解脱或超脱,但诗人认为真正的调生习静并不需要如此形式化的手段,而是源于内心的真正平和与满足。
颈联“新月初看浮晚霁,他乡谁共酌流霞”描绘了一幅月升初照、雨后晚晴的画面,新月的出现给人以新的希望和开始的感觉。诗人独自一人,或许是在异乡,举杯邀月,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这里的“流霞”既可理解为美酒,也可象征着美好的愿景或情感的流淌。
尾联“庭前值菊随时长,三径撩人天一涯”则将视角转向庭院,菊花在适宜的季节里自然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三径,即三条小路,常用来比喻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即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心中有归宿,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