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云乍晴,北峰云欲雨。
中有化霖人,高眠两峰里。
南峰云乍晴,北峰云欲雨。
中有化霖人,高眠两峰里。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周边两座山峰云彩变幻的景象,以及隐居其中的“化霖人”的形象,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首句“南峰云乍晴”,描绘了南峰在一阵短暂的晴朗之后,云层逐渐散去的景象。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也暗示了某种转机或希望的到来。
次句“北峰云欲雨”,则将视线转向北峰,云层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云彩的动态美,也暗含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考。
接着,“中有化霖人,高眠两峰里。”诗人巧妙地引入了一个隐居山林的“化霖人”。这位人物虽未露面,但通过“化霖”二字,我们能感受到他与自然界的深刻联系,以及可能蕴含的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高眠于两峰之间,既是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引出了一个隐士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谐、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巍巍使馆开华堂,行人旧题诗满堂。
去年读之多好语,今岁重寻在何处。
驿吏却云官长来,垩以赤白墁青灰。
银钩错落应手没,当时嘲谑谁为才。
呜呼万事祇如此,古人豪强安在哉。
寄语征途往还客,不如挥毫落金石。
金石虽坚有时灭,君不闻海波成田淮水绝。
鱼虾争后先,波浪拂西北。
今朝卧龙起,且与收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