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圣如天忍弃遗,臣愚何地著孤危。
白虹贯日殆虚语,中野履霜无怨辞。
宝玦已随尸血浸,铁鞭未必鬼臀知。
莫年一寸丹心在,却怪湘累有许悲。
主圣如天忍弃遗,臣愚何地著孤危。
白虹贯日殆虚语,中野履霜无怨辞。
宝玦已随尸血浸,铁鞭未必鬼臀知。
莫年一寸丹心在,却怪湘累有许悲。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悲凉的命运感慨。其中“主圣如天忍弃遗,臣愚何地著孤危”两句,通过对比君王与臣子的境遇,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个人的无奈与孤立。
“白虹贯日殆虚语,中野履霜无怨辞”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白虹象征着不祥之兆,但诗人却在这凄凉的景象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从容。
“宝玦已随尸血浸,铁鞭未必鬼臀知”两句,通过对珠玉与鞭子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于身后名利的漠然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宝玦随着主人的逝去而失去了光泽,铁鞭则可能不知道它所击的是亡魂,这里的意象丰富,蕴含深长。
最后,“莫年一寸丹心在,却怪湘累有许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限哀愁。丹心比喻忠诚之心,即便是时间流逝,诗人的忠诚之心依旧如一,而“湘累”则可能指的是湘江边的忧伤积淀,这里的“许悲”,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留恋和哀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悲剧。
姑射山人,仙去后、唯存标格。
犹赖有、墨池老手,草玄能白。
留得岁寒风骨在,岂烦造化栽培力。
有世间、肉眼莫教看,非渠识。元不夜,枝何月。
元未腊,花何雪。最孤高不受,多情轻折。
只有暗香天靳予,黄金作指难为术。
更若将、解语付真真,空成色。
晓风痴、绣帘低舞。霏霏香碎红雨。
燕忙莺懒春无赖,懒为好花遮护。浑不顾。
费多少工夫,做得芳菲聚。休颦百五。
却自恨新年,游疏醉少,光景恁虚度。
猊烟瘦,困起庭阴正午。游丝飞絮无据。
千林湿翠须臾遍,难绿鬓根霜缕。愁绝处。
怎忍听,声声杜宇深深树。东君寄语。
道去也还来,后期长在,紫陌岁相遇。
昔人入山访隐君,每恨见山不见人。
子持画图走踆踆,人虽可即山非真。
自言谷中万修筠,泉鸣琮琤石嶙峋。
谁甘混迹麋鹿群,雅意远游阔见闻。
飞筇遂过南海濒,翻海一洗征衣尘。
东望绝域天无垠,药洲风月蒲涧云。
间出奇语颇自珍,奚囊十袭而三熏。
槿花猩血荔锦纹,何如故圃桃李春。
江湖社友杯十分,何如族聚情话亲。
行路之难多酸辛,还家火急埋车轮。
拂拭矶苔开径榛,畹兰篱菊庭古椿。
赠篇满箧不疗贫,几人炼药能轻身。
本分荷锄驱犊西畴耘,武夷山下击壤为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