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荼蘼将结局,风前芍药正催妆。
道人不管春深浅,赢得山中岁月长。
雨后荼蘼将结局,风前芍药正催妆。
道人不管春深浅,赢得山中岁月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开篇“雨后荼蘼将结局”,表现了植物在雨后的蓬勃生机与成熟状态,荼蘼即是野菊花,它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纯洁和坚韧。
紧接着,“风前芍药正催妆”则描绘了芍药在微风中摇曳,似乎在为自己的盛开做准备。芍药,即今之香草或野生花卉,它们的美丽与细腻被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特质,如同少女梳妆般精心地打扮自己。
第三句“道人不管春深浅”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长度的漠然,"道人"通常指的是道士,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本身。他超脱于世俗之外,不再计较春日的长短,只愿沉浸在自然界的无限美好中。
最后一句“赢得山中岁月长”则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理念。"赢得"意味着通过一种方式获得了某种东西,而这里指的是通过隐居山林,诗人获得了一份超越尘世、悠长的生命感受。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他与自然合一,与时光和谐共处。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深邃,意境清新脱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于时间流逝态度的表达,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生活、自然与时间的独到感悟和哲思。
寸草仰生活,春晖常照临。
不知欲报德,何以见此心。
江汉有时竭,此心无浅深。
魏氏有令德,传家非独今。
结庵在山阿,日瞻松柏林。
仁风被远迹,猛兽不敢侵。
令子守直道,意往无崎嵚。
遂令此乡人,得闻金玉音。
我行时序晚,回望西山岑。
延领长太息,聊为纯孝吟。
颜子在陋巷,无一当其心。
日惟圣之学,正自惜分阴。
子生千载后,此意尚能寻。
斋虽名漫浪,迹岂计浮沉。
文字浩今古,不受俗务侵。
端如贮美酒,妙处当自斟。
临卷忽有得,如来君义临。
即此是圣域,子行无滞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