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老僧年八十五诵经度僧今五十八年一室翛然日诵法华数过因题壁间》
《老僧年八十五诵经度僧今五十八年一室翛然日诵法华数过因题壁间》全文
宋 / 王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事随过眼尘常静,愁不关心梦更清。

八十五年香火社,残经七卷席平生。

(0)
翻译
世事如过眼云烟般平静
忧虑不再萦绕,梦境更加清澈
注释
事:世事,指世间的事情。
随:跟随,这里指流逝。
过眼:眼前掠过,比喻转瞬即逝。
尘:尘埃,比喻世事的短暂和无常。
常静:常常保持平静。
愁:忧虑,烦恼。
不关心:不再放在心上。
梦:梦境。
更清:更加清晰。
八十五年:指很长的时间,这里可能指作者的年龄。
香火社:佛教中供奉佛像或神灵的地方,也指修行的团体。
残经:残破的佛经。
七卷:七卷书,可能指佛经的数量。
席平生:一生的时光,全部用来研读经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年迈老僧的平静与超脱。开篇“事随过眼尘常静”,表达了老僧对世间纷扰已经看淡,不再为之所动。紧接着“愁不关心梦更清”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宁静,仿佛连梦境都已超然。

下句“八十五年香火社”,则是老僧晚年的写照,他在这个年龄依旧坚持着诵经之事,显示出其对信仰的执着与专注。接着“残经七卷席平生”表明老僧一生中虽然只剩下了几卷残缺的经书,但他仍然平静地面对生命中的不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展现出老僧超脱尘世、淡泊明志的高尚境界。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王洋对于佛法修持的一种赞美与向往。在这静谧中,岁月流转,而老僧的心灵却如同古井无波,清澈见底。

作者介绍

王洋
朝代: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猜你喜欢

法驾导引.四首·其一

人间世,人间世。小谪廿年留。

琪树折残沧海夜,瑶花吹碎碧城秋。天上有离愁。

(0)

摸鱼儿.久不得林风信,赋此代柬

夜窗虚、新正初破,惊心时序偷换。

飞鸿去后无消息,误入谁家庭院。春又转。

盼不到、梅花反怪东风懒。吟魂销黯。

正玉漏摇愁,翠烟迷梦,寒月照清怨。

并州剪,难剪缠绵心茧。相思婉转萦满。

隔帷灯映屏纱淡,微逗春星数点。离思远。

共万缕、垂杨绿到江南岸。无眠忆遍。

见烛泪成灰,香心已死,难道此情浅。

(0)

金缕曲.自题生香馆词后并寄林风、畹兰

往事思量遍。镜台前、双眉青斗,几时曾展。

费尽心魂词百首,蚕老尚馀残茧。

认满纸、泪痕犹泫。

珍重寄君红豆句,镇相思、何日还相见。

知两地,共肠断。三年悔煞耽文翰。

到而今、残缄剩墨,依然焚砚。

骨肉远离知己别,对景不胜凄怨。

料此恨、古今难免。

烟水家山无恙在,到江南、重觅当时伴。

算如今,无他愿。

(0)

菩萨蛮·其二草堂觅句

绿芜春远裙腰衬。寻诗天气新晴稳。池草梦初醒。

窗纱镂翠痕。小庭人静处。两两幽禽语。

犹记擘吟笺。闲凭卐字兰。

(0)

菩萨蛮.秋怀

西风吹尽殷红色。庭前只有无憀碧。瘦蝶也堪怜。

痴魂断冷烟。砧声何处急。寒意催刀尺。

吟罢月侵廊。秋更故故长。

(0)

倒犯

过雨,又斜红渐晞,槛荷钱小。闲波■鸟。

珠栊外、定香盈沼。流杯近晚,灯壁笼纱新题好。

半醉起疏钟,荡月归林杪。汰烦襟,泻清醥。

湘野岁时,着甚岩啊,归欤何逊老。

竹晓涨镜绿,妒新笋,穿檐巧。但剩日,从幽讨。

梦家山,昆明余劫烧。怅素畹愁髡,小摘偕簪帽。

倦吟拚易稿。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