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随过眼尘常静,愁不关心梦更清。
八十五年香火社,残经七卷席平生。
事随过眼尘常静,愁不关心梦更清。
八十五年香火社,残经七卷席平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年迈老僧的平静与超脱。开篇“事随过眼尘常静”,表达了老僧对世间纷扰已经看淡,不再为之所动。紧接着“愁不关心梦更清”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宁静,仿佛连梦境都已超然。
下句“八十五年香火社”,则是老僧晚年的写照,他在这个年龄依旧坚持着诵经之事,显示出其对信仰的执着与专注。接着“残经七卷席平生”表明老僧一生中虽然只剩下了几卷残缺的经书,但他仍然平静地面对生命中的不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展现出老僧超脱尘世、淡泊明志的高尚境界。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王洋对于佛法修持的一种赞美与向往。在这静谧中,岁月流转,而老僧的心灵却如同古井无波,清澈见底。
夜窗虚、新正初破,惊心时序偷换。
飞鸿去后无消息,误入谁家庭院。春又转。
盼不到、梅花反怪东风懒。吟魂销黯。
正玉漏摇愁,翠烟迷梦,寒月照清怨。
并州剪,难剪缠绵心茧。相思婉转萦满。
隔帷灯映屏纱淡,微逗春星数点。离思远。
共万缕、垂杨绿到江南岸。无眠忆遍。
见烛泪成灰,香心已死,难道此情浅。
往事思量遍。镜台前、双眉青斗,几时曾展。
费尽心魂词百首,蚕老尚馀残茧。
认满纸、泪痕犹泫。
珍重寄君红豆句,镇相思、何日还相见。
知两地,共肠断。三年悔煞耽文翰。
到而今、残缄剩墨,依然焚砚。
骨肉远离知己别,对景不胜凄怨。
料此恨、古今难免。
烟水家山无恙在,到江南、重觅当时伴。
算如今,无他愿。
过雨,又斜红渐晞,槛荷钱小。闲波■鸟。
珠栊外、定香盈沼。流杯近晚,灯壁笼纱新题好。
半醉起疏钟,荡月归林杪。汰烦襟,泻清醥。
湘野岁时,着甚岩啊,归欤何逊老。
竹晓涨镜绿,妒新笋,穿檐巧。但剩日,从幽讨。
梦家山,昆明余劫烧。怅素畹愁髡,小摘偕簪帽。
倦吟拚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