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落黄楼起,彭城城东土胜水。
彭城郡守告成功,蛟龙失势苍生喜。
朝来暮去亦偶然,不似元光歌瓢子。
酒酣乐作赋者谁,共说彭城好兄弟。
却从忧患著声绩,千载信之为赋史。
近闻河伯渐失职,直下彭城更东指。
县官水卒徒自劳,宵衣南顾星轺驶。
是时刘守当郡寄,仰视兹楼半倾圮。
当庭一叱百吏随,木石排空屹山峙。
东垣土色象中央,克制生成或其理。
轩窗开敞天日霁,百里江山皆席几。
清朝燕贺多词客,谁复赋之如辙比。
徐山高高徐水下,万古乾坤奠周砥。
何年驻节许重游,还为山灵豁双眦。
黄河水落黄楼起,彭城城东土胜水。
彭城郡守告成功,蛟龙失势苍生喜。
朝来暮去亦偶然,不似元光歌瓢子。
酒酣乐作赋者谁,共说彭城好兄弟。
却从忧患著声绩,千载信之为赋史。
近闻河伯渐失职,直下彭城更东指。
县官水卒徒自劳,宵衣南顾星轺驶。
是时刘守当郡寄,仰视兹楼半倾圮。
当庭一叱百吏随,木石排空屹山峙。
东垣土色象中央,克制生成或其理。
轩窗开敞天日霁,百里江山皆席几。
清朝燕贺多词客,谁复赋之如辙比。
徐山高高徐水下,万古乾坤奠周砥。
何年驻节许重游,还为山灵豁双眦。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重修黄鹤楼》。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重建过程以及重建后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黄鹤楼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
首句“黄河水落黄楼起”,以黄河水位下降象征黄鹤楼的重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重建工作的开始。接着,“彭城城东土胜水”一句,点出了黄鹤楼所在之地的地理优势,暗示了黄鹤楼的重要性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彭城郡守告成功,蛟龙失势苍生喜”两句,赞扬了郡守的功绩,同时借蛟龙失势比喻黄鹤楼重建后给当地民众带来的喜悦。接下来,“朝来暮去亦偶然,不似元光歌瓢子”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黄鹤楼重建的偶然性与独特性,突出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
“酒酣乐作赋者谁,共说彭城好兄弟”两句,描绘了重建后的黄鹤楼成为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大家共同赞美彭城的美好。而“却从忧患著声绩,千载信之为赋史”则进一步强调了黄鹤楼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最后,“近闻河伯渐失职,直下彭城更东指。县官水卒徒自劳,宵衣南顾星轺驶”几句,通过描述河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逐渐失去职责,以及县官和水卒的努力,展现了黄鹤楼重建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
“是时刘守当郡寄,仰视兹楼半倾圮。当庭一叱百吏随,木石排空屹山峙”几句,具体描绘了刘守作为郡守,亲自参与黄鹤楼的重建工作,展现出他对黄鹤楼的重视和决心。
“东垣土色象中央,克制生成或其理。轩窗开敞天日霁,百里江山皆席几”几句,赞美了重建后的黄鹤楼设计巧妙,布局合理,视野开阔,能够将周围的山水美景尽收眼底。
“清朝燕贺多词客,谁复赋之如辙比。徐山高高徐水下,万古乾坤奠周砥”几句,表达了对黄鹤楼重建后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赋的盛况的赞叹,并将其与历史上的名篇佳作相比较。
“何年驻节许重游,还为山灵豁双眦”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黄鹤楼未来再次迎来繁华景象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楼重建过程的描绘,以及对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