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恭宫殿颓无存,惟馀窣堵巍平原。
寂寥此日真净业,庄严异代徒祗园。
杰搆岁久具灵异,不云常羃氤氲气。
自远早见郁岧岧,逼近欲瞻翻不易。
此中妙谛吾已知,恰似法华开塔时。
因缘时节苟未至,当面错过空赍咨。
须臾朗彻阴翳消,珠幢涌地影荡摇。
八方薄伽梵齐现,一路涅槃门岂遥。
瓴甓枝撑邈难陟,摩空鹳鹤抟其翼。
当时挈眷尽归南,万古标宗恒镇北。
六和浮玉向曾登,仰瞩空怀最上层。
触绪题词讵可置,遇境忘言实未能。
大千乾闼何春秋,碧眼僧过有偈留。
牛羊下,麋鹿游。
那似慈恩杜甫愁,金风策马遵前邮。
鲁恭宫殿颓无存,惟馀窣堵巍平原。
寂寥此日真净业,庄严异代徒祗园。
杰搆岁久具灵异,不云常羃氤氲气。
自远早见郁岧岧,逼近欲瞻翻不易。
此中妙谛吾已知,恰似法华开塔时。
因缘时节苟未至,当面错过空赍咨。
须臾朗彻阴翳消,珠幢涌地影荡摇。
八方薄伽梵齐现,一路涅槃门岂遥。
瓴甓枝撑邈难陟,摩空鹳鹤抟其翼。
当时挈眷尽归南,万古标宗恒镇北。
六和浮玉向曾登,仰瞩空怀最上层。
触绪题词讵可置,遇境忘言实未能。
大千乾闼何春秋,碧眼僧过有偈留。
牛羊下,麋鹿游。
那似慈恩杜甫愁,金风策马遵前邮。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题大宁塔》。诗中描绘了对大宁塔的景仰与赞叹,以及对佛法深奥真理的理解。诗人以大宁塔为载体,寄托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感悟。
首句“鲁恭宫殿颓无存”,以历史遗迹的荒废引出对大宁塔的描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接着“惟馀窣堵巍平原”一句,点明大宁塔虽历经沧桑,但依然巍然屹立,成为一片平原上的独特风景。
“寂寥此日真净业,庄严异代徒祗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宁塔作为净业之地的感慨,以及它在不同时代中作为修行之所的意义。接下来,“杰搆岁久具灵异,不云常羃氤氲气”则赞美了大宁塔历经岁月仍充满神秘与灵气,氤氲之气环绕其周围。
“自远早见郁岧岧,逼近欲瞻翻不易”描绘了从远处就能感受到大宁塔的高耸,而想要亲临其下瞻仰却并非易事,体现了大宁塔的雄伟与神圣。
“此中妙谛吾已知,恰似法华开塔时”表明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将大宁塔的开启比作法华经中的开塔仪式,象征着智慧的开启与真理的显现。
“因缘时节苟未至,当面错过空赍咨”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如此神圣的景象,若时机未到,也难以真正领悟其中的奥义。
“须臾朗彻阴翳消,珠幢涌地影荡摇”描述了在某一瞬间,大宁塔周围的阴霾散去,珠幢(佛塔顶部装饰)仿佛从地下涌出,光影摇曳,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
“八方薄伽梵齐现,一路涅槃门岂遥”进一步阐述了大宁塔所蕴含的佛教精神,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感受到诸佛的教诲,通往涅槃的道路并不遥远。
“瓴甓枝撑邈难陟,摩空鹳鹤抟其翼”通过比喻,形容攀登大宁塔如同挑战高空飞翔的鹳鹤,既表达了对大宁塔的高度的敬畏,也暗示了对佛法修行的艰难与高远。
“当时挈眷尽归南,万古标宗恒镇北”回顾了大宁塔的历史,指出它曾经是人们归依的南方圣地,而今则成为北方永恒的标志。
“六和浮玉向曾登,仰瞩空怀最上层”提到诗人曾经登临过六和塔(另一座著名佛塔),而现在只能仰望大宁塔的最高层,表达了对大宁塔的向往与敬仰。
“触绪题词讵可置,遇境忘言实未能”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象,言语难以表达内心的感动与思考,只能通过题词来寄托情感。
“大千乾闼何春秋,碧眼僧过有偈留”最后两句,以大千世界与时间的无常为背景,提到有碧眼僧人经过此处留下了偈语,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法与人生哲理的探讨。
整首诗通过对大宁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