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体从来大似天,事之方见失于偏。
是何尧舜有为病,一或容心便不然。
仁体从来大似天,事之方见失于偏。
是何尧舜有为病,一或容心便不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论语绝句(其二十七)》。诗人通过这短短四行文字,表达了对仁德高尚理念的追求与思考。
"仁体从来大似天"这一句,用以形容仁的品质和胸怀之广阔,如同自然界中无所不包的大天空。接着的"事之方见失于偏"则指出在处理具体事件时,往往因为局限而无法做到全面周到。
然后诗人提及古代圣君尧舜,暗示即便是历史上的贤君,也难免犯错,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足。最后一句"一或容心便不然"表达了只要内心有所保留、有所偏向,那么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仁德。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圣贤者的引用和对理想境界的设想,强调了追求完美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行动中保持公正无私的难度。张九成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和高尚追求。
云峰半敛火西流,桃簟微凉忽报秋。
饮露吸风齐女怨,登山临水楚人愁。
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
美疢已平休沐近,会应投辖一相留。
侬爱南溪不减公,南溪亲公却疏侬。
为侬只作一两曲,为公绕尽云边屋。
屋后有竹前有花,断桥才整已半斜。
客来不恶去亦好,莫将汗脚涴瑶草。
俗子只道无蓬莱,请渠且洗睫上埃。
蓬莱不大亦不小,作诗示公公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