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喜长林下,玿珰为扫除。
谁知陵谷变,忽到水云居。
芜没真人迹,苔荒太史书。
仙家亦消歇,尘世复何如。
正喜长林下,玿珰为扫除。
谁知陵谷变,忽到水云居。
芜没真人迹,苔荒太史书。
仙家亦消歇,尘世复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变迁的感慨与对仙道消逝的思考。首句“正喜长林下,玿珰为扫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人为清理维护的感激之情。然而,接下来的“谁知陵谷变,忽到水云居”两句,转折突兀,暗示了自然景观的瞬息万变,即便是曾经的美景也可能转瞬即逝,引人深思。
“芜没真人迹,苔荒太史书”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即使是曾经有人活动的痕迹,如今也已消失无踪,连记载历史的书籍也被青苔覆盖,显得荒凉而寂寥。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历史变迁的隐喻。
最后,“仙家亦消歇,尘世复何如”则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仙道的消逝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失落,而“尘世复何如”则提出了对现实世界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象变化无常的感慨和对永恒不变之物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引人深思。
趁西风,芰荷斜卷,冰丝晴漾清影。
吴中昨夜人初到,传到碧芽如莹。凄凉性。
爱一缕纤纤,乍渍霜痕净。烟浮半顷。
怅滋味家常,乡园梦隔,季子唤归艇。
芳洲畔,一样波明似镜。孤怀千里重醒。
鲈腮剖罢羹调美,又是豉盐香凝。江湖竞。
叹玉筋愁多,酪乳难争胜。凭栏暗省。
有几树丹枫,两行新雁,来与写秋兴。
嫩凉天,西风吹遍郊原。
正楼头、一声长笛,泬寥秋气堪怜。
渐芳洲、飘残黄叶,更曲沼、凋尽红莲。
秉烛心期,支筇意兴,恰逢丛桂吐华研。
小山畔,凌霜挺秀,翠荫复来圆。
还证取、香闻鼻观,无隐真禅。
对清尊、浅斟低咏,待看月影婵娟。
近露华、沾衣欲湿,奈蛩语,当户争传。
知道明年,重逢此日,萍踪飘转在谁边。
多应向,山程水驿,茸帽控丝鞭。
花如织、盛筵难再,也合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