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四夜社集闻警·其三》
《八月十四夜社集闻警·其三》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鹊彩斜飞照雪袍,萧萧落木满庭皋。

欃枪未陨中黄老,刁斗时諠太白高。

碛日易阴须探夜,河冰欲壮急栅壕。

关前此夕浑如昼,谁抱金环泣大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十四夜晚,社会聚会时突然传来警报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情绪。

首句“鹊彩斜飞照雪袍”,以喜鹊的色彩斜飞映照在雪白的衣袍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萧萧落木满庭皋”一句,通过落叶满地的景象,暗示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为后文的紧张气氛埋下伏笔。

“欃枪未陨中黄老,刁斗时諠太白高”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未知的危机比作未坠落的欃枪星,以及高悬的太白星,暗示着危险的存在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中黄老”可能暗指国家或朝廷,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碛日易阴须探夜,河冰欲壮急栅壕”则进一步描绘了面对危机时的应对之策。诗人提醒人们,面对即将来临的黑暗(比喻危机),需要在夜晚探查,而河冰的壮大则可能预示着防御措施的加强。这两句体现了人们在危机面前的警觉与准备。

最后,“关前此夕浑如昼,谁抱金环泣大刀”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危机来临时的光明与混乱,以及人们内心的恐惧与悲伤。关前的夜晚仿佛白昼一般明亮,却也意味着危机的迫近,有人怀抱金环(可能象征着财富或权力),哭泣着面对大刀(象征着暴力或战争),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在面临危机时的复杂情绪和应对策略,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全的深切渴望。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题藩王出猎图

燕山八月秋草黄,秋高马肥弓力强。
藩王朝辞诈马宴,羽猎不敢齐长杨。
西风猎猎边城戍,山队旌旗打围去。
英姿飒爽思奋扬,面如玉盘身玉树。
金羁朱缨玉腕骝,紫貂兜鍪银鼠裘。
燕姬如花向前骑,从官错列秋云浮。
猛士先驱仗金钺,胡笳一声鼓齐咽。
骢驹并载双歇骄,海青翻臂思超越。
黄须健儿勇且骁,虎纹交韔悬在腰。
翻身控弦响若掣,一箭射落双飞雕。
马上双雕驰献捷,凯歌向王王击节。
金杯进酒饭黄羊,马潼淋漓手新捩。
穹庐张天落日黄,醉拥婵娟马前歇。
百年富贵空画图,桑田茫茫海水枯。
画中豪杰八尺躯,昔何勇锐今何愚。
悲风萧萧渺绝漠,漠南千里王庭无。

(0)

采菱曲(四首)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
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0)

江干曲二首

江上与君别,日来江上看。
知随江水去,犹自立江干。

(0)

哭李大元镇二首

不忍重过旧竹扉,寒花满眼泪双挥。
只疑被酒酲难起,却似游燕宦未归。
落月仪容犹仿佛,回风笑语尚依稀。
如何甫及经年别,酒社诗坛事事违。
¤

(0)

送熊思诚司理之比部二首

驱车临上蔡,侵晨出北门。
历服肇今日,涣漫新皇恩。
图物每易贡,山非所珍。
嗟彼戚宦裔,震电相依因。
龙蛇若幽絷,狐狸啼城瑽。
流星不离昴,咄咄愁谁伸。
兹行会籥动,解脱今其辰。

(0)

崇藩邸中莲花盛开感而有作二首

兰桡回合晚风过,越女亭亭立素波。
莲子生来悲较晚,露珠荷叶泪争多。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