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山头春月圆,万岁山下霏祥烟。
莲花漏水尽一刻,火树百枝光烛天。
条风东来送新暖,低飏星裘动黄伞。
九重金阙倚岧峣,四面红云蔟箫管。
慈闱更欲亲承欢,綵棚十丈空中攒。
随山移仗不知晓,应制还催供奉官。
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
想像先皇得众心,尚有灯词播人口。
太平喜是百载过,边燧不惊天气和。
古来张弛皆有道,实心一日非为多。
万岁山头春月圆,万岁山下霏祥烟。
莲花漏水尽一刻,火树百枝光烛天。
条风东来送新暖,低飏星裘动黄伞。
九重金阙倚岧峣,四面红云蔟箫管。
慈闱更欲亲承欢,綵棚十丈空中攒。
随山移仗不知晓,应制还催供奉官。
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
想像先皇得众心,尚有灯词播人口。
太平喜是百载过,边燧不惊天气和。
古来张弛皆有道,实心一日非为多。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成化乙未元夕观灯应制》描绘了元宵节时皇宫中热闹的景象。首句“万岁山头春月圆,万岁山下霏祥烟”展现了月圆之夜,山间升腾着吉祥的云雾,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气氛。接下来,“莲花漏水尽一刻,火树百枝光烛天”描述了夜幕降临时,华灯璀璨,如同繁星点点照亮天际。
“条风东来送新暖,低飏星裘动黄伞”运用了象征手法,春风带来了温暖,皇帝出行的仪仗队伍中,黄伞随风轻轻摆动。接着,“九重金阙倚岧峣,四面红云蔟箫管”描绘了皇宫的壮丽和音乐的悠扬。
“慈闱更欲亲承欢,綵棚十丈空中攒”写出了宫中嫔妃们渴望参与欢庆,大型彩棚高悬空中。皇帝的行程“随山移仗不知晓”,直到应制诗的创作,显示出皇家的盛大排场。最后,“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表达了传承已久的皇家与百姓共享欢乐的传统,以及对先皇得民心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明朝元宵节的盛况,以及皇帝与民众同乐的和谐景象,同时也寓含了对国家安定、统治有道的期许。
健卒径入民家住,鸡犬不存谁敢怒。
三岁幼儿夜啼饥,天明随翁采薯芋。
采未盈筐翁未归,儿先归来与卒遇;
抱儿将鬻远乡去,手持饼饵诱儿哺。
儿掷饼饵呼爹娘,大声哭泣泪如雨;
邻人见之摧肝肠,劝卒抱归还其妪。
妪具酒食为卒谢,食罢咆哮更索赂;
倘惜数金赎儿身,儿身难将铜铁锢。
此语传闻遍诸村,家家相戒谨晨昏;
骨肉难甘生别离,莫遣幼儿乱出门。
移借岛中寓,移植岛中树;
跨城以为梯,撤屋以为路。
若道家在岛,忍招邻里怒;
若道岛非家,花木岂忍务!
念此弹丸地,颠危在旦暮;
一移此中来,再移何处住?
譬之群燕雀,屋下安相哺;
突决栋宇焚,懵然罔知惧。
人于天地间,号为万物灵。
祸福所倚伏,贵在睹未形;
未形众所忽,而我偶独醒。
彼醉醉视我,我言讵足听;
彼醉醒视我,我乃眼中钉。
徒令明哲士,劝诵金人铭。
交态阅历遍,何殊水上萍;
顷刻聚还散,风来不得宁。
昔者阮嗣宗,率意辙靡停;
当其路穷处,哭声震雷霆。
道傍人大笑,何事太伶仃!
寸心不相踰,双眼几时青。
拟作哭笑图,张之堂上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