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
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
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酬乐天闻李尚书拜相以诗见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对时事的深刻反思。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无奈与悲哀。东川可能指的是某个被错杀的官员,而“亲情弄化权”则暗示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权力与私情的纠葛。
"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
这里通过壮观的自然景象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对宏大事物的赞美之情。三峡水与两漫天形象强烈,展示了一种力量与自由的追求。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尚书”指的是尚书省中的官员,而“司马”则是监察官员。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沉浮、冤屈难平的深切感受。
"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与不安。秋瘴可能是疾病或者灾难的隐喻,而“平地有重泉”则象征着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隐藏着未知的危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遭遇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人生、政治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吴生高奇世无匹,眸子烱烱当秋日。
文苑风流自许豪,闭户穷愁人不识。
少年百事皆能工,画画一日来神功。
江天潇洒势独出,苍苍咫尺千奇峰。
细莎软草江头绿,山静无言流断续。
空让陶潜归去来,鸡犬桑麻武陵曲。
吴中先辈沈与文,挥毫疾走追其群。
一时翰墨照光采,九天唾落春空云。
吾观此事非小术,吴生下笔重心得。
今时作者但写真,秋毫岂是神明力。
误落尘埃二十年,时闻云水思悠然。
对君此画不肯住,从买山阴道上船。
往者登北岳,庳隘愧未称。
黑壤育贞松,五鬣覆天镜。
首夏尚悽切,冰窖碍途径。
苦菜独含和,青荄挺寒阱。
采撷敢告疲,实砺齿牙劲。
兹涖三山隅,水族既繁盛。
上客进雕盘,肥腯茹馀佞。
朔南虽两乡,是物有恒性。
荒世任奢取,俭者得其正。
群营目睫欢,难疗毕生病。
野趣满数茎,执匕悚而敬。
饱食谢烦忧,洒洒梦飞磴。
重与神人期,遐举发清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