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气疑成雨,终风亟挫春。
祗惊天洒砾,宁是暮吹尘。
大旆亡空泽,奔车偾要津。
高楼非可望,偏汗扇中人。
雾气疑成雨,终风亟挫春。
祗惊天洒砾,宁是暮吹尘。
大旆亡空泽,奔车偾要津。
高楼非可望,偏汗扇中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昏暮的景象,气氛浓郁而又带有一丝迷离。"雾气疑成雨,终风亟挫春"两句,通过对比春天特有的细微雨气与季节末期的凛冽春风,展现了季节交替的模糊感,仿佛春意犹存而又即将消逝。诗人捕捉到了春天最柔和、也是最为短暂的一刻。
接下来的"祗惊天洒砾,宁是暮吹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天洒砾"形容天空中细小颗粒物质的飘落,或许是春雨,或许是黄昏时分的浮尘,给人一种不确定感。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他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和感悟达到了极致。
"大旆亡空泽,奔车偾要津"则转向了人间景象,大旆指的是高大的旗帜,它们在空中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这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变化,也可能是对某种荣耀或繁华消逝的隐喻。"奔车偾要津"描绘了一幅紧急赶路的画面,人们急于穿越这片昏黯的天色,寻找彼岸。
最后两句"高楼非可望,偏汗扇中人"则是从室内角度切入,高楼虽然高耸,却因天气而变得模糊不清。"偏汗扇中人"则展示了室内的人们因为春末的暖意而微汗,他们手持着扇子,这里描绘的是一幅静谧而又带有几分惆怅的生活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间细腻变化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最深处情感的体验。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这是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隐喻表达。
岁暮不乐无与娱,剡棹归红万木奴。
戴逵宅前已荒草,苦竹城下闻啼乌。
归米惝恍惨不愉,越酒浓醉倾千壶。
君不见买臣奉诏守会嵇,朝出采薪夕锦衣。
腰悬惨紫绶斗大,今乘高井昔井泥。
又不见四明狂客冠黄冠,乞得鉴湖千顷寒。
金龟随手脱酒肆,归弄海上虹蜺丸。
丈夫四七非少年,不能熊飞乃螾蟠。
何为刺促栖腐草,贵不乘驷隐不竿。
秋衾梦感游梁客,破囊古锦蒲塘碧。
沉吟一夜生早霜,芦花雁叫雄鸡白。
启藩斯境,民之宜兮。令必响赴,动而悦随。
浚明宣哲,淑慎经彝。善化郁郁,群心披披。
我有茕独,公则安之。我有弟子,公则教之。
匪民之宜,实天之宜。匪德之基,实邦之基。
帝典昭灼,王度清夷。说命将举,慰兹群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