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霞映日,柱础生云,衣袂先冷。
石燕飞时,天与乱山俱暝。
稍见如丝随风细,渐看密洒沧江迥。
倚阑干,恁昏昏过了,清和光景。
小楼外、榴花间竹,可恨红英,飘坠苔径。
雾罩阳台,悽恻梦魂难醒。
阶下决明忧烂死,草根得意惟蛙黾。
正萧条,又沉沉戍鼓,夜凉人静。
翠霞映日,柱础生云,衣袂先冷。
石燕飞时,天与乱山俱暝。
稍见如丝随风细,渐看密洒沧江迥。
倚阑干,恁昏昏过了,清和光景。
小楼外、榴花间竹,可恨红英,飘坠苔径。
雾罩阳台,悽恻梦魂难醒。
阶下决明忧烂死,草根得意惟蛙黾。
正萧条,又沉沉戍鼓,夜凉人静。
这首元末明初刘基的《倦寻芳慢·咏雨》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画面。开篇“翠霞映日,柱础生云”以瑰丽的色彩描绘出雨后的清新景象,暗示了雨的滋润。接着,“石燕飞时,天与乱山俱暝”借石燕归巢暗喻雨过天晴,山色朦胧,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稍见如丝随风细,渐看密洒沧江迥”细腻地刻画了雨丝轻柔地飘落,江面逐渐开阔,雨势由小变大的过程。诗人倚栏远眺,感叹时光匆匆,“昏昏过了,清和光景”,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下片转向室外景色,榴花与竹子在雨后显得更加鲜艳,但“红英飘坠苔径”的画面又带有一丝凄凉。雾气笼罩阳台,梦境难醒,寓言诗人的心境。决明草在雨中凋零,而蛙黾却在草根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萧条”一词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戍鼓声响起,夜深人静,更添寂寥。整首词通过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思考。
昨为金山游,岩壑称奇遍。
虽然足壮观,终嫌金碧炫。
意欲陟焦山,幽秀觌层巘。
无奈波澜险,惊涛驶如箭。
今晨渡江归,舟发心仍恋。
放眼眺佳处,遥青如匹练。
颇似香炉峰,停帆几回见。
坡公薄江潭,舶䑲风云变。
我独挝回帆,奇境悭一面。
准拟今宵梦,篮舆入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