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
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
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
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
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
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
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
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
这首宋词《鹊桥仙·其三》是郭应祥所作,描绘了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的景象。"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以秋风和明亮的银河为背景,渲染出节日的氛围。"七夕如今又至"点明了时间,"隔年期"则表达了人们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期盼与等待。接下来的"但只似、屈伸指臂"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等待的漫长,仿佛只是手指轻轻一弹的时间。
"罗花列果,拈针弄线"描述了人们在节日里进行的传统活动,如穿针引线,祈求心灵手巧,这些都被视为儿戏般的轻松。然而,"巧人自少拙人多"暗示了世间并非人人皆能得巧,这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对比,表达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最后,"那牛女、何曾管你"以反问收尾,指出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并不能解决人间的现实问题,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情绪。整体上,这首词寓言深刻,语言通俗,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琐事的独特见解。
都梁三日雪没屋,小船行水如行陆。
山阳一朝帆遇风,大船行水如行空。
昨来牵天冻得泣,买芦燎衣芦自湿。
朝来牵夫皆上船,收缆脱巾篷底眠。
楼船忽然生两翼,横飞直过阳侯国。
千村一抹片子时,四岸人家眼中失。
似闻咫尺是杨州,更数宝应兼高邮。
青天万里当径度,不堪回首都梁路。
与君鬓发摠星星,诗句输君老更成。
别去多时频梦见,夜来一雨又秋生。
故人金石情犹在,赠我琼琚雪似清。
谁把尤扬语同日,不教李杜独斋名。
杨村江上绕江园,十里霜红烂欲燃。
都种芙蓉作篱落,真将绵绣里山川。
晚妆照水密如积,春色入秋寒更鲜。
客舍瓶中两三朵,可怜向客强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