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鹊桥仙·其三甲子七夕》
《鹊桥仙·其三甲子七夕》全文
宋 / 郭应祥   形式: 词  词牌: 鹊桥仙

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

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

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

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

(0)
翻译
秋风轻轻吹过,银河明亮闪烁,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临了。
人间称之为隔年相会,不过是手指弯曲伸展般简单。
摆弄着丝线和针线,无论是装饰还是缝纫,都像是孩子们的游戏。
擅长工艺的人少,笨拙的人多,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与你我无关。
注释
金风:秋风。
银河:天上的银河,象征牛郎织女的鹊桥。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乞巧节,纪念牛郎织女相会。
隔年期:比喻一年一次的相聚。
屈伸指臂:形容时间短暂,像手指弯曲伸直那样快。
罗花列果:可能指装饰或节日用品,如丝线编织的花朵和排列的水果。
拈针弄线:手工活动,如刺绣或缝纫。
纷纷儿戏:形容琐碎的儿童游戏。
巧人:手艺精湛的人。
拙人:笨拙的人。
牛女:牛郎织女,神话中的情侣。
鉴赏

这首宋词《鹊桥仙·其三》是郭应祥所作,描绘了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的景象。"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以秋风和明亮的银河为背景,渲染出节日的氛围。"七夕如今又至"点明了时间,"隔年期"则表达了人们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期盼与等待。接下来的"但只似、屈伸指臂"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等待的漫长,仿佛只是手指轻轻一弹的时间。

"罗花列果,拈针弄线"描述了人们在节日里进行的传统活动,如穿针引线,祈求心灵手巧,这些都被视为儿戏般的轻松。然而,"巧人自少拙人多"暗示了世间并非人人皆能得巧,这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对比,表达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最后,"那牛女、何曾管你"以反问收尾,指出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并不能解决人间的现实问题,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情绪。整体上,这首词寓言深刻,语言通俗,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琐事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郭应祥
朝代:宋   籍贯:临江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临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间进士。官楚、越间。其他事迹不可考。 
猜你喜欢

雪晴窗开展唐诗,得一片桃花,帐然赋之

偶开诗卷雪窗晨,中有桃花片尚新。
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

(0)

雪小霁,顺风过谢阳湖

都梁三日雪没屋,小船行水如行陆。
山阳一朝帆遇风,大船行水如行空。
昨来牵天冻得泣,买芦燎衣芦自湿。
朝来牵夫皆上船,收缆脱巾篷底眠。
楼船忽然生两翼,横飞直过阳侯国。
千村一抹片子时,四岸人家眼中失。
似闻咫尺是杨州,更数宝应兼高邮。
青天万里当径度,不堪回首都梁路。

(0)

延之寄诗觅道院集,遣骑送呈,和韵谢之

与君鬓发摠星星,诗句输君老更成。
别去多时频梦见,夜来一雨又秋生。
故人金石情犹在,赠我琼琚雪似清。
谁把尤扬语同日,不教李杜独斋名。

(0)

彦通以诗送石菖蒲,和谢之

笑拂孤芳旋汲泉。
忽如身堕晓霜天。
一生寒瘦知何用,只得清名垂万年。

(0)

杨村园户裁芙蓉为堑,一路凡数万枝

杨村江上绕江园,十里霜红烂欲燃。
都种芙蓉作篱落,真将绵绣里山川。
晚妆照水密如积,春色入秋寒更鲜。
客舍瓶中两三朵,可怜向客强婵娟。

(0)

野店二绝句二首

山店茅柴强一杯,梨酸藕苦眼慵开。
深红杬子轻红鮓,难得江西乡味来。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