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山、青如人意,不晴不雨秋光。
劝三年归客,待明日、醉南冈。
半世身如飞雁,为莓苔菰米,误尽潇湘。
叹于今老矣,鬓白菊花黄。岁又暮、一天早霜。天狼。
箭落星茫。桑梓影、净龙荒。
只无家弃妇,愁量海水,梦冷宫装。
犹剩一行遗老,忍寒饿、碧鸡坊。
唱新词、作龙山会,百花潭外,何地同作重阳。
人望故乡。
满城山、青如人意,不晴不雨秋光。
劝三年归客,待明日、醉南冈。
半世身如飞雁,为莓苔菰米,误尽潇湘。
叹于今老矣,鬓白菊花黄。岁又暮、一天早霜。天狼。
箭落星茫。桑梓影、净龙荒。
只无家弃妇,愁量海水,梦冷宫装。
犹剩一行遗老,忍寒饿、碧鸡坊。
唱新词、作龙山会,百花潭外,何地同作重阳。
人望故乡。
这首《紫萸香慢·重九前一日得休庵书》是清代末期至民国初年的赵熙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前一天收到友人书信时的感慨。诗人以满城秋色为背景,描绘了青山如人意的景象,秋光虽非晴朗,却也宁静宜人。他借此景劝告远方的归客,希望他们能在明日畅饮于南冈,暂时忘却人生的奔波。
诗人自比为半生漂泊的飞雁,因莓苔和菰米而迷失在潇湘之间,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已年老鬓白,菊花黄,增添了凄凉之感。接着,他描述了深秋的早霜和天狼星的落日,暗示了时光流逝和国事的动荡不安。
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深沉,提到桑梓之地已荒凉,家中只剩无家可归的弃妇,她们的愁苦如同海水般深广,连梦境中也穿着宫装,令人悲凉。他还表达了对故土的坚守,尽管身为“遗老”,仍忍受严寒饥饿,寓居碧鸡坊,期待能与友人在百花潭外共度重阳。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即使身处异乡,仍渴望与人共唱新词,怀念龙山会的盛况,寻找那份共同的故乡情怀。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赵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故园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