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神何事带红绡,未让胭脂与杏桃。
天下更无清可比,湘累不敢入离骚。
玉神何事带红绡,未让胭脂与杏桃。
天下更无清可比,湘累不敢入离骚。
这首诗名为《梅(其一)》,作者是宋代的僧人释行海。诗中以梅花为描绘对象,通过“玉神何事带红绡”一句,将梅花比喻为美丽的玉神身披红色轻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梅花的娇艳。接下来,“未让胭脂与杏桃”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色泽之美,暗示其不逊于春天里鲜艳的桃花和胭脂般的杏花。
诗人接着说“天下更无清可比”,赞美梅花的高洁品格,认为世间再无其他事物能与它的清雅相比。最后,诗人借用屈原的典故,“湘累不敢入离骚”,暗示梅花的高洁情操连湘水中的冤魂都不敢玷污,使之具有超越世俗的高尚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和象征性的比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敬仰和赞美,寓含了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春事晚。落红一夜飞散。
蜻蜓蛱蝶漫踌躇,东君意懒。
柳烟深锁玉楼空,画船犹把歌按。雨俄霁,寒又暖。
浪花日影同灿。匆匆过客爱西施,髻鬟双绾。
小姬随意弄琵琶,青衫愁泪俱满。
游丝百丈正宛转。恨斜阳、终自难挽。
回首总成虚诞。
典春衣、共卧垆头,休惮赏遍湖山,无人管。
隔帘深雨,昼沉沉、做出凄凉寒食。
况是东风,连夜紧、吹得残花无力。
绣幕斜穿,雕梁并语,旧燕如相识。
濛濛飞絮,搅将天气昏黑。
因念昔日南楼,幽明长判,岁久花钿蚀。
浪说珊珊,非又是、寻记竟无消息。
莺老歌慵,春寒酒懒,难把愁城克。
生何如死,黄泉不用悽恻。
清和风暖樱桃醉。记合卺、成佳会。
玉楼向晚妆成,亲见珠钗低坠。椽烛光寒新月晦。
红影动、斜飞襟袂。回首漠阜空,竟难寻仙佩。
香奁狼藉孤灯背。但留些、断金翠。
几番悔恨当时,不与蝶裙同施。
簸土扬灰休细觅,怎再上、别人头髻。
只道落怀中,却原来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