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其十五》
《感遇·其十五》全文
明 / 邓云霄   形式: 古风

家本罗浮下,萧然木石亲。

扶桑东不远,勾漏亦为邻。

学道炼金骨,三山期问津。

岁星耻被谪,强之观国宾。

矫矫野鹤性,饮啄惭向人。

一迷红尘眼,五别青萝春。

缑山倘相接,归揖云中君。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感遇(其十五)》。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道法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深依恋。

首句“家本罗浮下”,点明诗人出身于罗浮山下,暗示其与自然的深厚渊源。接着“萧然木石亲”一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无间,仿佛木石都是他的亲人。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扶桑东不远,勾漏亦为邻”两句,运用了神话中的地名,象征着诗人对仙道的向往与追求。扶桑与勾漏,皆为传说中的仙境之地,诗人将自己置于这样的想象之中,表现出对超越现实生活的渴望。

“学道炼金骨,三山期问津”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志向——通过修炼道术,期望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探寻三山之秘。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岁星耻被谪,强之观国宾”两句,以岁星(即木星)自比,表达了诗人即使被贬谪也不愿放弃追求理想,甚至愿意作为国宾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矫矫野鹤性,饮啄惭向人”则以野鹤自喻,强调了诗人保持独立自由的个性,不愿受世俗礼节的束缚。野鹤在自然中自由自在,诗人以此自况,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一迷红尘眼,五别青萝春”两句,描述了诗人曾经迷失于尘世的诱惑,但最终回归自然,与青萝(一种植物)相伴,象征着诗人从繁华到简朴的转变,以及对自然的深深依恋。

最后,“缑山倘相接,归揖云中君”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希望与云中之君(神仙)相会,进一步深化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邓云霄

邓云霄
朝代:明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猜你喜欢

戏走笔为半塘歌赠卢少梅

半塘强半为粤语,一年几度粤人主。

夜半四面吴歌生,一段凄风破窗炬。

君不闻吴人寸舌翻两音,弹铗归乎粤江深,千树梅花弄鸣禽。

(0)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二十

陶公天民彦,慨世少复真。

吾真既不复,弥缝焉得淳。

大哉鲁中叟,日月万古新。

六经罗章句,灰灭甚狂秦。

所赖故来物,耿耿绝纤尘。

耳目各聪明,四体俱能勤。

如何不自识,浪子忘其亲。

赖君有巨筏,与我渡迷津。

歌彼饮酒诗,脱我头上巾。

一醉自如如,永为羲皇人。

(0)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四

黄鸟音载好,当春不独飞。

偶然失群侣,嘤嘤声转悲。

盻睐若不定,上下何依依。

精神感同气,尔友遥来归。

性悦遂閒止,此意何时衰。

我愿请天帝,使彼永无违。

(0)

懒慢

懒慢无心学种瓜,柴门终日一尊斜。

微醺偃卧长松下,风露凄凄自落花。

(0)

唐寅老母寿日集杜

几回青琐点朝班,日绕龙鳞识圣颜。

南望青松架短壑,东来紫气满函关。

一双白鱼不受钓,万丈丹梯尚可攀。

何为西庄王给事,来游此地不知还。

(0)

孤雁失群歌

灯火栖迟共几秋,当时意气凌嵩邱。

一朝分散成漂梗,我滞南粤君皇州。

皇州世路当清夷,拔茅连茹汝其时。

长安卿相多年少,联辔青云勿复疑。

只今吾年已三十,谈笑风云岂无及。

几年霜刃掩清光,逢人耻作穷途泣。

一樽酒酌暮江头,群雁高飞一雁留。

哀鸣嗥嗥失其侣,众宾对此增离愁。

烦君努力佐明主,吾将散发弄扁舟。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