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钱塘》
《钱塘》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踯躅吞声泪暗倾,杖藜徐步浙江行。

青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

事去玉环沈异域,愁来金碗出佳城。

十年草木都糜烂,留得南枝照浅清。

(0)
翻译
我忍住哭泣默默承受,拄着藜杖缓缓走向浙江。
荒草古道人迹罕至,绿树环绕的新坟闪烁着鬼火。
往事如玉环沉入异国,忧愁时金碗又从佳城显现。
十年过去,草木已腐朽,唯有南枝在微光中依然明亮。
注释
踯躅:犹豫不决,徘徊。
吞声:忍住不哭出声。
杖藜: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拐杖。
浙江:古代泛指浙江地区,今指浙江江。
青芜:青色的杂草。
鬼火:迷信中指死者的灵魂所化的磷火。
玉环:此处可能指历史人物杨贵妃,代指美好的事物。
金碗:象征珍贵或哀悼之物。
糜烂:形容腐烂、毁灭。
南枝:常比喻坚贞或留存的遗迹。
浅清:微弱而清冷的光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浙江行走时的凄凉情景和内心的孤寂感受。"踯躅吞声泪暗倾"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远方而含蓄的悲伤之情,语气沉痛却又不愿明言。"杖藜徐步浙江行"则是描绘诗人手持拐杖缓慢行走在浙江之地的孤独身影。

接下来的两句"青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展示了一个荒凉且神秘的情境。古老的小路上已经没有了人的踪迹,只剩下野草丛生,而在新的坟茔旁边,却有着幽灵的火光闪烁,这种景象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恐怖感。

"事去玉环沈异域,愁来金碗出佳城"中,诗人提到了往昔珍贵的记忆如同沉没于远方的玉环,而现在的忧愁却像是一只精美的金碗从理想中的城堡中走了出来。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过去与现在之间巨大的落差和诗人内心的无尽哀伤。

最后,"十年草木都糜烂,留得南枝照浅清"则是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十年的时光让一切事物都发生了改变,但唯有那南边的树枝还能映照出一片清澈的水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心中对于纯净之物的坚守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浙江行走中的凄美景色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往记忆的珍视。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茶屋

世事有馀味,心交多淡成。

树依寒舍种,诗为蚤春萌。

谷雨排檐滴,松风泛鼎鸣。

就中留小径,饱饭得閒行。

(0)

送李恕可随王宗师入京

借得茅山鹤,乘风飞上天。

江声近九里,客路已三千。

禁阙红云上,家乡碧海边。

待闻金马诏,复见玉堂仙。

(0)

东汉高士咏十四首·其五左慈

老瞒实雄猜,乃忌仙者徒。

鲈鱼既可鲙,蜀姜不可无。

(0)

春夜

长风送华月,照我庭前树。

宿鸟忽惊飞,双双背人去。

(0)

再用前韵·其一

山接晴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风回一镜柔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0)

和移剌继先韵三首·其二

当年不肯读三略,独抱遗经伴闲索。

流行坎止不尤人,自甘万里涉穷漠。

富贵荣华能几时,生死都来如梦昨。

千年兴废沤浮沈,百岁光阴电飞烁。

常笑梁鸿歌五噫,窃学荣启弹三乐。

未能仁义戢干戈,勉将敦厚惩浇薄。

近有人从故隐来,黄花无恙开篱落。

问渠林肉与丘糟,奚如饭麦而羹藿。

人闻麋鹿满姑苏,阿瞒不复游铜雀。

涂中曳尾希庄龟,江夏沉舟悲祢鹗。

吾山佳处归休乎,鹿逸平林鱼纵壑。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