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磴回初地,抠衣入化城。
磬中闻石语,檐外见云行。
险路逢僧坦,畸情对佛平。
能寻此际乐,不必话无生。
曲磴回初地,抠衣入化城。
磬中闻石语,檐外见云行。
险路逢僧坦,畸情对佛平。
能寻此际乐,不必话无生。
这首清代诗人何絜的《佛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佛寺景象。首句“曲磴回初地”以曲折的石阶引导读者进入寺庙,暗示了环境的幽深和探索的意味。接下来的“抠衣入化城”形象地写出僧人谦恭的姿态和对佛法世界的向往。
“磬中闻石语,檐外见云行”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磬声中的自然回响和窗外飘动的云彩,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佛法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禅意的领悟,认为在佛殿中可以听到石头的语言,看到云的行迹,感受到超越世俗的宁静。
“险路逢僧坦,畸情对佛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体验,即使人生道路坎坷,遇到僧人也能感到心境的坦然,面对佛理,个人的偏执情感也得以平息。这体现了佛教教义对于人心灵的净化作用。
最后两句“能寻此际乐,不必话无生”,诗人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喜悦,已经超越了生死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佛殿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紫桐细乳,黄鸟轻飞,春丽如画。
约略溪桥,总有倩红相亚。
细柳腰身轻似燕,小桃颜色娇于马。
更东来,问经过多少,曲台花榭。
已负了、南园佳约,西竺香期,芳事都罢。
甚处惊鸿,也似浣纱娴雅。
照影羞临春水曲,避人遥在垂杨下。
谢东风,那边来,暗飘衣麝。
暮色苍茫凄风紧,久伫立、远睇关山。
记共当初,把著人瞒。
手摘鲜葩做盟誓,似这个、枝蒂相连。
一霎落花风起,两处飞翻。
到此真成没筹布,袖摺里、泪点成斑。
镇日连宵,一味摧残。
便则今生不重会,难到也、简札都捐。
想伊忆著前事,怎地心安。
山束沧江,位置孤城地偏仄。
正晓寒、吹角风翻,柳巷夕烟,远艇潮回沙碛。
应是江南客。凭高处、乱愁似织。
连年叹、国破城春,信有家书万金直。
自分馀生,轮蹄销尽,栖迟万山侧。
更醉中、休倩簪花黏鬓,醒时已觉,看朱成碧。
衰老相催迫。惟萦系、故园信息。
如今料、片叶题红,恨极难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