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河固金汤,谷帛堆丘山。
雷风走号令,足以威百蛮。
秦人昔恃此,烧书无愧颜。
丛祠夜篝火,赤蛇先据关。
谁知小国鲁,抗衡齐晋间。
独能秉王礼,足以销邻奸。
舞干服三苗,可仰其可攀。
城河固金汤,谷帛堆丘山。
雷风走号令,足以威百蛮。
秦人昔恃此,烧书无愧颜。
丛祠夜篝火,赤蛇先据关。
谁知小国鲁,抗衡齐晋间。
独能秉王礼,足以销邻奸。
舞干服三苗,可仰其可攀。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镈所作的《杂兴三十九首》中的第二首。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安全、文化传承以及外交关系等问题的深刻见解。
"城河固金汤,谷帛堆丘山",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坚固城池与壮丽山河相辅相成的景象,展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和自然景观的雄伟。接着"雷风走号令,足以威百蛮"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力量的震慑效果。
"秦人昔恃此,烧书无愧颜"则是对历史上的焚书事件进行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被破坏的痛惜和批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思想控制,采取了焚毁私人所藏的《尚书》、《乐书》以外的一切古籍和民间文书的极端措施。
"丛祠夜篝火,赤蛇先据关"这一句则似乎在描述某种边防或军事行动的情景,可能是对历史上某次战役的隐喻。"谁知小国鲁,抗衡齐晋间"表达了诗人对于弱小国家能够在强权之间维持独立自主地位的赞赏。
最后两句"独能秉王礼,足以销邻奸。舞干服三苗,可仰其可攀"则是对某个国家或政权能够恪守君主之礼,清除周边的不轨行为,并且能够通过文化和道德力量征服异族,实现和谐共处的赞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时代气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治理、文明传承以及民族融合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别湘山今几载,盗贼纵横尔犹在。
北来铁马猎夷门,金错旗竿绕湖海。
怜我避乱荒村中,杖锡穿云穷崔嵬。
茅檐瀹茗清风生,月隐霄间星磊磊。
高谈微及古兴亡,为言致祸由时宰。
著屐包腰却下山,恐触危机吁莫采。
青山为郭云当门,疏烟细雨梅花村。
门前落涧泻寒溜,衮衮似是通河源。
隐居二士清而通,谈道不愧将无同。
何人载酒问奇字,糟床夜注时一中。
天骥权奇嗟欲老,家有龙驹头尺好。
孙郎并舍真可人,散乱书签共探讨。
只今干戈迷所适,我亦间关暂投迹。
君家鸟雀不惊人,应怪苍黄如此客。
谋身已拙知遁肥,邂逅得此良亦稀。
化云所愿四方逐,念绝侧翅随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