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为刘安赋小山,几时鸡犬过云间。
命穷无用三千字,蹄蹶难供十二闲。
薄酒程头多隔县,故人踪迹半阳关。
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
肯为刘安赋小山,几时鸡犬过云间。
命穷无用三千字,蹄蹶难供十二闲。
薄酒程头多隔县,故人踪迹半阳关。
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再答诸丈见和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肯为刘安赋小山,几时鸡犬过云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的刘安一样,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山,可以远离尘世,过上一种超脱凡俗的生活。这里的“鸡犬”指的是家畜,能够“过云间”则是比喻达到了一个非常高远的地方。
“命穷无用三千字,蹄蹶难供十二闲。”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抱怨,他虽有满腹的学问和文学才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这里的“三千字”指的是诗人的文集,“十二闲”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比喻无用的东西。
“薄酒程头多隔县,故人踪迹半阳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现实中的困境和对友情的怀念。诗人可能因为生活所迫而远离家乡,过着隔绝的生活,同时也在思念那些已不再见面的朋友。
“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渴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嚼食西岩的雪水,即享受那清净无为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像梅花一样,在严寒中绽放,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对于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
才华早已逼难兄,声动贤关指日听。
万卷饱看双眼碧,一篇聊换半身青。
三都赋出愁无纸,千佛名题会有经。
投老溪干吟送别,旧游回首梦炉亭。
邑以滩名处处同,此滩加似打头风。
吟多正恐招穷鬼,怨作无端谤杀公。
怒欲怀砖嗟薄俗,义为全璧赖宗工。
衡寒溪上携琴去,羞涩囊如子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