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公车成隐心,玺书元解觅山深。
逃名不作唐供奉,得句还称李翰林。
老向唾壶翻击节,愁来挟瑟问知音。
丹崖丹水春何限,莫忆寻常卖骏金。
拂袖公车成隐心,玺书元解觅山深。
逃名不作唐供奉,得句还称李翰林。
老向唾壶翻击节,愁来挟瑟问知音。
丹崖丹水春何限,莫忆寻常卖骏金。
此诗《内乡李翁》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描绘李翁的人生轨迹与心境,展现了其对仕途的淡泊与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首联“拂袖公车成隐心,玺书元解觅山深”,开篇即点出李翁放弃官场,遁入山林的决绝态度。拂袖而去,不仅象征着对世俗官场的不屑,更显现出其内心深处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玺书,古代帝王的诏书,此处借指朝廷的召唤或任命,李翁却选择“觅山深”,表明他宁愿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颔联“逃名不作唐供奉,得句还称李翰林”,进一步揭示了李翁对名声的淡漠与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他不愿像唐代的供奉那样,仅为迎合权贵而写作,而是追求真我,以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见解。称其为“李翰林”,既是对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独立、不随波逐流精神的赞美。
颈联“老向唾壶翻击节,愁来挟瑟问知音”,描绘了李翁晚年的生活状态。他或许在酒壶旁吟诗自娱,或是弹奏瑟琴,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这里的“翻击节”和“挟瑟问知音”,都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知音的渴望,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尾联“丹崖丹水春何限,莫忆寻常卖骏金”,以景结情,将李翁的生活环境与心境融为一体。丹崖丹水,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无限可能,而“春何限”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最后一句“莫忆寻常卖骏金”,则是对过去功利追求的否定,强调了李翁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与对物质财富的淡然。
整首诗通过对李翁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既落可无生,既生可无落。
曷为初生时,欣欣绕城郭。
终至摇落秋,飘飘填沟壑。
生时何向荣,落时何彫弱。
空使有情人,对之心寂寞。
明月一林空,云气千山薄。
始知春风好,信道秋风恶。
秋风使人愁,春风使人乐。
嗟哉气运然,何自相乖错。
荣极自欲枯,枯极自能作。
于春有何恩,于秋有何虐。
消长须待时,得失本难度。
大哉造化功,循环无穷朔。
同泛洞庭波,独上西陵渡。
孤棹溯寒流,天涯岁将暮。
此际话离情,羁心忽自惊。
佳期在何许,别恨转难平。
萧条滇海曲,相思隔寒燠。
蕙风悲摇心,菵露愁沾足。
山高瘴疠多,鸿雁少经过。
故园千万里,夜夜梦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