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招提夙见称,公馀来访自晨兴。
拟寻野老询禾稼,偶遇山僧话葛藤。
流水过桥清一派,好山环户翠千层。
西风落日频回首,仪凤山前是献陵。
昭觉招提夙见称,公馀来访自晨兴。
拟寻野老询禾稼,偶遇山僧话葛藤。
流水过桥清一派,好山环户翠千层。
西风落日频回首,仪凤山前是献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昭觉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昭觉招提夙见称,公馀来访自晨兴”,开篇点题,昭觉寺早有名声,诗人于公务之余,清晨即来探访,表现了对古刹的敬仰和向往。
颔联“拟寻野老询禾稼,偶遇山僧话葛藤”,诗人本意是想向村中的老人询问农事,却意外地遇到了山中的僧人,两人交谈起了葛藤之事,这一转折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偶然性。
颈联“流水过桥清一派,好山环户翠千层”,生动描绘了昭觉寺周边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水流从桥下流过,环绕着寺院的群山郁郁葱葱,层次分明,展现了山水之美。
尾联“西风落日频回首,仪凤山前是献陵”,傍晚时分,西风吹拂,夕阳西下,诗人频频回首,恋恋不舍,原来他发现仪凤山前正是献陵所在,这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昭觉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同时融入了人文关怀和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
粤徼闻啼鸟,恍惚乡国音。
停云在树杪,尺五连苍阴。
出门寄遥瞩,乃隔庾江岑。
乘风欲插羽,安得从飞禽。
抚弦重叹息,聊作兼葭吟。
我有南薰调,可以开烦襟。
昔贤异出处,意气仍盍簪。
范老忧时念,且罄平生心。
寒食后,应只有重阳。佳节最宜觞。
便无花月犹多赏,有时风雨也悲凉。
问秋心,当此会,落何乡。漫种个、树儿闲亦老。
更化个、蝶儿眠亦好。翻旧帽,换新霜。
白衣自劝陶元亮,金衣谁慰杜秋娘。
笑匆匆,萸菊事,直须忙。
据榻连吟数往年,夜窗枥马警秋眠。
可怜燕市尊前月,又共吴云梦里天。
回首处,一潸然。小山招隐有新篇。
淮南几树留人桂,纵得攀援不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