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寻幽兴,随云入乱山。
清秋吟不极,尽日影俱閒。
灵籁追长啸,残霞映醉颜。
脱身尘土外,心静是真还。
客子寻幽兴,随云入乱山。
清秋吟不极,尽日影俱閒。
灵籁追长啸,残霞映醉颜。
脱身尘土外,心静是真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深秋时节,独自步入群山之中,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然之美的场景。诗中通过“客子”这一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找到精神寄托的过程。
首句“客子寻幽兴”,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目的——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接着,“随云入乱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随着云雾穿行于群山之中的情景,既表现了山势的险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探索与冒险精神。
“清秋吟不极,尽日影俱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氛围,诗人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吟诵着诗句,时间仿佛凝固,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
“灵籁追长啸,残霞映醉颜”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度交流。长啸声与山间的回响交织,仿佛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而夕阳余晖映照在诗人的脸上,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满足。
最后,“脱身尘土外,心静是真还”两句,总结了诗人的体验与感悟。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林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入山寻幽的过程与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探索与净化的渴望。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
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
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誇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
光荣晔流离,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下与瓦石并。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抚节弹鸣筝。
慷慨有馀音,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