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四天庆观》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四天庆观》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

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

江近风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坟吊遗直,狂闇闵元规。

(0)
注释
兴废:指国家或事物的兴盛和衰败。
冶城:古代城市名,这里指遗址。
静祠:安静的神祠,可能指祭祀古人的地方。
松声:松树的声音,通常象征坚韧和长寿。
道路:街道或道路。
轩墀:庭院或厅堂。
风云改:风云变化,比喻时局或天气的改变。
亭深:深邃的亭子。
孤坟:孤独的坟墓。
遗直:遗留下来的正直品格。
狂闇闵元规:历史人物,名字中包含'狂闇',可能指代某位有故事的古人。
翻译
兴盛衰败难以预料,现在的冶城静悄悄地供奉着神祠。
松涛声回荡在道路上,翠竹之色使庭院显得洁净清新。
江边风云变换,亭子深处草木繁茂生长。
独自凭吊那孤独的坟墓,怀念那位正直的古人,他就是狂闇闵元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四)天庆观》中的一节。诗人通过对冶城静祠的描绘,展现了历史兴衰的无常,以及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生机。"冶城今静祠"一句,寓言了古城遗迹的寂静,暗示着人事沧桑。接下来的"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通过松涛竹影,渲染出清幽的氛围,道出了观内的宁静与禅意。

"江近风云改,亭深草木滋",进一步描绘了江景的变化和亭子周围的茂盛植物,显示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繁衍。最后两句"孤坟吊遗直,狂闇闵元规"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尤其是对那些坚守正直原则的人,如闵元规,他们的精神在孤寂的坟墓中仍然令人感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苏辙深沉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题陈惟允临刑所画

若人悟县解,委蜕顺天刑。

慷慨赴东市,一日为千龄。

李公悲上蔡,陆子喟华亭。

识机苦不豫,达生良可经。

朱弦亦易绝,仄景不可停。

从容洒芳翰,炳焕若丹青。

妙艺永传世,精魄长归冥。

披图怀平素,清泪缘襟零。

(0)

吴兴南门怀古

郭门南面似襄州,野树寒山对倚楼。

公子城空无食客,霸王宅坏有荒丘。

夕阳冉冉仍西下,秋水茫茫共北流。

只是今时已惆怅,不应更为昔人愁。

(0)

赋得广文舍赠李文学

地与齐宫接,门临泮水开。

广文骑马到,司业送钱来。

芹向春时采,槐多乱后栽。

无毡不须叹,相遇且衔杯。

(0)

冯山人湖上别业

宅近南湖口,青山尽在门。

田卑尝冒水,邻少不成村。

住久谙农事,耽閒悟道言。

如君避地者,今有几家存。

(0)

无题回文七言绝句四首与友人同赋·其三

芳谢菊葩含重露,瘦侵梧叶著轻霜。

凉宵怯扇藏纨素,远路将书写纸长。

(0)

次韵友人山居秋日就述鄙怀八首·其七

幽僻青岩中,结屋开荒畦。

群山列左右,双涧鸣东西。

萧然守岑寂,环堵蓬蒿齐。

兵戈遍天地,吾将托冥栖。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