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千杯一放歌,楚云刚好共婆娑。
百年几见都难说,一日三秋不啻过。
笑索梅花催拄杖,照眠山月满行窝。
高溪远卜衡阳下,却到而今梦更多。
何处千杯一放歌,楚云刚好共婆娑。
百年几见都难说,一日三秋不啻过。
笑索梅花催拄杖,照眠山月满行窝。
高溪远卜衡阳下,却到而今梦更多。
这首明代陈献章的诗《世卿赴顺德吴明府之召五日不返诗以促之(其一)》描绘了一幅友人离别后的情景。首句“何处千杯一放歌”,写友人在远方饮酒唱歌,似乎在借酒消愁或壮行,表现出离别的热烈与不舍。"楚云刚好共婆娑",以楚地的云彩随风飘荡比喻友人的行程,形象生动。
“百年几见都难说”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暗示了友情的深厚和离别的不易。“一日三秋不啻过”进一步强调时间的快速流逝,以及对友人归期的期盼。
“笑索梅花催拄杖”中,诗人以梅花的早春开放,催促友人尽快归来,寓意着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聚的期待。“照眠山月满行窝”则描绘了夜晚月光洒满友人归途的画面,增添了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高溪远卜衡阳下,却到而今梦更多”,诗人想象友人沿着高溪向南,最终抵达衡山,而自己却只能在梦中与他相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对相聚梦境的频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挂念和对相聚时光的怀念。
微禽负大耻,劲气横紫冥。
口衔海山石,意欲无沧溟。
沧溟茫茫云正黑,涛山峨峨护龙国。
假令借尔秦皇鞭,驱令石头填不得。
布囊盛土塞江流,孙郎览表笑不休。
劳形区区雠浩渺,志虽可尚难乎酬。
蓬莱有人怜尔苦,劝尔休休早归去。
精卫精卫我亦劝汝归,沧海自有变作桑田时。
遵此巢由志,谁希公相权。
人瞻祠树古,天作钓坛圆。
高节千秋外,遗踪一水边。
孤风敦薄俗,岂是爱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