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凿洼樽酒。耸高台、青山一桁,春岚浓否。
磴道斜穿松霭碧,岩势直凌霄斗。
认几点、螺痕烟九。
古碣苍凉苔篆紫,剥龙文、自有啼咕守。
朱栏敞、好俯首。沙虫人影平川走。
看林际、孤城百雉,檐端抗手。
径上六虚亭子望,云影天光都受。
响琴筑、阶前螭口。
瘦石幽泉争色相,更著花、老树枝无丑。
策筇杖、倚危牖。
谁凿洼樽酒。耸高台、青山一桁,春岚浓否。
磴道斜穿松霭碧,岩势直凌霄斗。
认几点、螺痕烟九。
古碣苍凉苔篆紫,剥龙文、自有啼咕守。
朱栏敞、好俯首。沙虫人影平川走。
看林际、孤城百雉,檐端抗手。
径上六虚亭子望,云影天光都受。
响琴筑、阶前螭口。
瘦石幽泉争色相,更著花、老树枝无丑。
策筇杖、倚危牖。
此词描绘了一幅壮丽而静谧的春日山景图。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熙春台周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词的开篇“谁凿洼樽酒”,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熙春台的描述,仿佛在询问谁在此处开凿了酒樽,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雅致的氛围。接着,“耸高台、青山一桁,春岚浓否”两句,直接点明了熙春台的位置和周围环境,青山环绕,春岚弥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磴道斜穿松霭碧,岩势直凌霄斗”描绘了通往熙春台的道路,山路蜿蜒,穿过松林,直至与天空相接,展现了山的高峻与宏伟。接下来,“认几点、螺痕烟九”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山间的烟雾缭绕,如同螺纹般盘旋上升,富有诗意。
“古碣苍凉苔篆紫,剥龙文、自有啼咕守”两句,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古碑上的青苔与龙文,以及远处传来的鸟鸣,构成了一幅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朱栏敞、好俯首”则描绘了熙春台上朱红色的栏杆,站在其上可以俯瞰四周的景色,视野开阔,心情舒畅。
“沙虫人影平川走”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人影比作平川上的沙虫,生动地表现了人在广阔天地间行走的情景。
“看林际、孤城百雉,檐端抗手”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熙春台向外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孤城,城墙绵延百雉,城楼高耸,仿佛伸手可及。
“径上六虚亭子望,云影天光都受”描绘了在六虚亭上远眺的情景,云影与天光相互映照,美不胜收。
“响琴筑、阶前螭口”则通过琴声与龙口的意象,增添了音乐与神话元素,使画面更加丰富。
最后,“瘦石幽泉争色相,更著花、老树枝无丑”两句,将瘦石与幽泉、花朵与老树并置,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
整首词以熙春台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既有壮丽的山川之景,也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山水画卷。
良朋枉惠顾,清霄集词馆。
久别念契阔,嘉晤谐燕衎。
维时属秋霁,展席面河汉。
辉辉月转阶,稍稍风侵幔。
菲薄陈豆登,绸缪缀篇翰。
才思茧丝抽,词彩珠玑粲。
语深香屡续,兴洽爵无算。
抚今诚可怡,感昔亦奚叹。
露白气逾肃,参高夜将半。
且共尽兹夕,坐待鸡鸣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