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湛回流,野树带远色。
白云东山来,雅与幽兴集。
静抚丘中琴,时散林下帙。
余亦淡荡人,相期此投迹。
沧江湛回流,野树带远色。
白云东山来,雅与幽兴集。
静抚丘中琴,时散林下帙。
余亦淡荡人,相期此投迹。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林良箴云山幽隐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首句“沧江湛回流”以江水的深沉和蜿蜒比喻人生的曲折,展现出自然的深远与宁静。接着,“野树带远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开阔与辽远,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旷达。
“白云东山来,雅与幽兴集”通过飘逸的白云和远处的东山,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情趣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灵感和闲适的心情。“静抚丘中琴,时散林下帙”描绘了诗人独自抚琴、阅读的场景,体现了他的文人雅趣和对隐居生活的享受。
最后两句“余亦淡荡人,相期此投迹”直抒胸臆,诗人自言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希望能在此地与自然和谐共处,过上隐逸的生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秣陵岸。遥想冻树髡烟,磊沙铺练。
推篷一带平潮,暮鸦四起,荒城半掩。步帷溅。
因念上街泥雨,怒蹄冲汗。
谁知瑟缩毡裘,短辕坐我,清吟自遣。
来去江淮何事,鬓丝催老,年光飘转。
为说昔时梁园,歌舞都换。英辞妙墨,眼底邹枚贱。
还孤忆、弓衣绣句,羊醪清宴。
抵死风吹面,万山动影,空花历乱。笛里天涯远。
愁絮里、江南何时吹散。挂檐素月,窥人游倦。
两三番烘云托雨,消磨春抽如许。
留来香篆青帘■,不负探春俊侣。遮莫误。
惯领略海棠天气朝还暮。深宵容与。
问蝶粉捎余,燕脂销后,花信在何处。
绿章奏,只为灵芸乞取。移人悄影凝注。
虚廊步屧伊偏重,独立月华庭宇。劳眷顾。
看过了、春分暗里清明度。河边远树。
有澹澹楼台,疏疏篱落,隐隐水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