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沉汨罗,不忍弃其宗。
苌弘志存周,宁为一巳容。
申生顾父爱,杀身以为恭。
子车守明信,殉死安所从。
之人岂不贤,揆道犹过中。
卞和独奚为,抱玉售瞽聋。
则足实自取,怨泣情何钟。
文狸处幽林,无人识其踪。
谁令贪鸡鹜,以触弋与罿。
縻身献厥皮,为人作妍容。
娟娟芳兰花,托根千仞峰。
下有孤飞泉,上有灌木丛。
岁晏不改色,霜清香更浓。
韬光远人祸,委命安夭穷。
道得复何怨,老子其犹龙。
屈原沉汨罗,不忍弃其宗。
苌弘志存周,宁为一巳容。
申生顾父爱,杀身以为恭。
子车守明信,殉死安所从。
之人岂不贤,揆道犹过中。
卞和独奚为,抱玉售瞽聋。
则足实自取,怨泣情何钟。
文狸处幽林,无人识其踪。
谁令贪鸡鹜,以触弋与罿。
縻身献厥皮,为人作妍容。
娟娟芳兰花,托根千仞峰。
下有孤飞泉,上有灌木丛。
岁晏不改色,霜清香更浓。
韬光远人祸,委命安夭穷。
道得复何怨,老子其犹龙。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怨诗》,通过对屈原、苌弘、申生、子车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贤德之人遭受不公命运的感慨。诗中以屈原投江、苌弘忠心却遭误解、申生为父牺牲、子车坚守诚信而亡等事例,揭示了贤者在世道不公时的无奈和悲剧。诗人借文狸被猎、兰花生长于险境却坚韧不屈,象征着高尚人格在困厄中的坚守。最后以“道得复何怨,老子其犹龙”收束,表达出即使身处逆境,仍要保持道义,如老子般深藏不露的智慧和超然态度。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悲壮,体现了刘基的道德哲学和人生观。